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各地统战工作 > 正文
【雅安】汉源县:以文化为纽带 擦亮汉源“统战文化”品牌
http://www.sctyzx.gov.cn/  (2023-08-07 21:12:45)  来源:四川统一战线

近年来,汉源县充分发挥文化在统战工作中联人、联谊、联心的独特作用,围绕“以政治为统领、以文化为纽带、以活动为载体”的工作思路,以统战文化基地建设为抓手,围绕红色文化、儒家文化、民族文化,整合资源建立文化统战阵地,推动文化与统战工作常态化、实体化、阵地化融合发展,实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以文聚人。

熏陶红色文化,以文育人,增强统战成员政治认同。“佯攻富林”“激战飞越岭”“鏖战清溪城”成立雅安市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坭头苏维埃委员会”……红军长征过汉源留下了许多红色足迹、红色故事和红色遗迹,是红色文化的传承地,红军文化革命传统影响深远。近年来,汉源县将宜东镇苏维埃遗址、大树镇红军纪念馆、汉源县博物馆等场所作为继承红军传统、发扬红军精神的有效载体,打造统战成员“第二课堂”。一方面,不断挖掘挖掘苏维埃政权遗址、飞越岭战斗遗址等丰富的红色统战资源,提升改造红色文化广场,打造红军墙绘、红军雕塑等红色文化节点12处;开发“智取飞越岭”“守护红军墓”等红色微党课4节,培养储备历史讲师、群众宣讲员12人,全力打造红色美丽新村。同时,在大美汉源APP推出《汉源县英模展》连载,如老红军余正湘、流落女红军杨桂兰、中国好人——杨兴海、抗日名将陈宗进、抗日远征军老兵曹世伟等,通过大量珍贵图片和文字描述,展示汉源儿女的英模事迹,让广大统战成员了解汉源革命历史并传承革命精神,把红色资源作为统战对象思想引领和教育培训的生动教材,融入统战工作全过程,常态化组织党外代表人士、非公企业代表人士、新阶层人士、宗教界人士等开展观展览、祭英烈等主题活动,激发广大统战成员家国情怀,增强统战成员政治认同。

传承儒家文化,以文化人,增强统战成员文化认同。清溪文庙始建于清嘉庆四年( 1799年),同治九年( 1870年)重建,文庙南北轴线布局,在同轴线上的建筑有万仞宫墙、棂星门、泮池和金水桥、戟门、大成殿、崇圣祠等,其圣柱牌(灵位)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石雕孔子圣柱牌,被誉为西出成都第一(文)庙,是雅安至今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孔庙,儒家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汉源县以儒家文化为抓手,以清溪文庙为载体平台,充分发挥孔庙在文化传播、文化认同中的作用,坚持每年开展祭孔活动,发挥儒家文化中蕴含的“家”、“国”、“尚和合”、“求大同”等观念,增强广大统战成员家国情怀,增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凝聚人心,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浸润民族文化,以文聚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汉源,古称黎州,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从古至今都是多民族的杂居地,多元文化的交汇地。距今一万多年前,汉源县就有先民活动,富林文化、狮子山文化享誉中外,麦坪遗址、桃坪遗址因古墓众多,出土器物精美、历史跨度长而闻名,这一发现对西南民族交流史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奠定了汉源茶马古道重镇的地位,是汉、藏、彝各族人民友好往来的走廊,各民族在这里深入交往交流交融。近年来,汉源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挖掘优秀民族历史文化,积极实施民族文化“细胞工程”,开设民族文化特色课,编写彝文和彝族歌曲读本,创作《阿嫫》等18首彝族原创歌曲;深化拓展“我们的节日”活动,引导广大统战成员认知、尊重、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举办梨花节、火把节、藏历新年、花椒非遗展览活动等民间传统节会,让节庆民俗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心灵,凝聚民族向心力,重新唤发人民群众众对民间文化认同,成为各族群众共有的精神瑰宝,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