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都江堰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国家、省和成都市关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广大民营企业紧紧围绕“三个做优做强”“四大结构”优化调整、产业建圈强链、智慧蓉城建设、城乡融合发展和“五大新城”建设等重大部署,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规模和实力实现新跨越,成为保障民生、促进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为都江堰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表明,有企业涌现才有经济繁荣。提起三羊公司,相信每个老灌县人都会有一段记忆和深深的情感。都江堰市域内的宣化门、电信大厦、迎宾广场、都江堰大道……这些标志性建筑、地点的背后,都有这家企业的身影。
“灌县石羊建筑社刚成立时,真是一穷二白,地方也是租用的,通过一代代建筑人努力,才有了今天的三羊公司。接力棒传到我们手里,唯有坚守初心,接续奋斗。”在公司形象墙上,生动展示了公司发展历程。三羊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康磊指着企业文化墙上的一幅幅黑白照片向记者介绍。在他的心中,有担当、有责任,也有一位民营企业家对未来的期许。如今的三羊公司,业务遍布全国多个省市,先后荣获四川省对外开拓先进建筑业企业、昆明中海优秀合作商、龙湖集团优秀总承包银奖等荣誉,经济技术、质量安全等多项指标在全市建筑行业中居于领先地位。
改革开放40余年,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三羊公司发展的历程,便是都江堰市民营经济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一个缩影。井福街摆起的第一个服装摊,幸福路上的夜市,杨柳河的麻辣烫店……是老灌县人的珍贵记忆,也是经济走向欣欣向荣的光辉历程。
据悉,2023年,都江堰市实有市场主体78127户,其中民营经济主体77919户,占比达99.73%。都江堰市的16062户家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租赁商务服务、建筑等行业。全市民营经济注册资本累计达1436余亿元,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增速达15.1%。2023年民营经济增加值达281.55亿元,同比增长4.2%,占GDP比重提升至55.6%,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2.9%。
进入新世纪,都江堰民营企业家聚焦实业、做精主业,敢于创新求变,翻开了都江堰民营经济新篇章。华都核设备市场占有率达70%,始终保持着国内第一、国际前三的行业地位;超越机械产品远销土耳其、俄罗斯、孟加拉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中东地区;天赐猕源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名单……
位于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的四川华都核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致力于核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及其相关辅助系统设备的研发、制造与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自主研发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核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与高精涉核设备,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不但填补了国内外空白,还打破了核电关键技术在国外的垄断地位,其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引领着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
“我是1988年通过人才引进来都江堰工作的,当时我已经是绵阳一家大型化工厂的党委委员,负责生产技术工作,和《大江大河》里宋运辉的经历有些相似。”今年年初,记者在四川齐力绿源科技有限公司采访时,穆超银对记者说。20多岁时,他担任都江堰市安澜化工厂常务副厂长。1993年,传统化工行业面临挑战,他萌生自己创业的想法。他说:“在干化工厂时,我因为排污治污等原因,接触了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和环保方面的专家,我发现水处理是未来的一片蓝海。于是我们创立了四川齐力绿源科技有限公司。”如今的齐力科技,被评为四川省、成都市新经济示范企业,也是都江堰唯一一家。企业还经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等9部门同意,设立成都市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
近年来,都江堰市不断促进优质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去年,制定出台了《都江堰市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三年实施方案(2023-2025)》,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2023年9月召开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专场会,进一步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2023年,华都核设备通过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复核,全市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1家,累计培育29家;新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13家,累计培育28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6家。
如果说过去的民营经济是一朵小花,因为有了阳光雨露,小花长成了参天大树。为了更好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过去的一年,都江堰市先后出台《都江堰市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提升行动方案》《关于促进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都江堰市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从深化营商环境建设、强化企业梯度培育、推动企业创新拓展、切实降低企业成本、加强企业权益保护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政策举措,为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一杯茶香,共叙营商。近年来,都江堰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连续举办蓉易见·都来谈——亲清茶叙活动,相关部门负责人直面企业提问,一问一答、精准对接,对企业诉求给予及时反馈。对于这种零距离互动、面对面交流,帮助企业答疑解惑、对症下药的方式,企业家们非常认可。“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我们在活动中提出了一些诉求,相关部门现场就给了我们解答,在轻松氛围中探讨解决问题的方式很有效。”一位企业家这样说。
近年来,都江堰市企业权益保护不断加强。持续开展线上线下政企沟通,在12345热线设立“12345首席执行官”,设立“金牌服务生”常态推进专班专员服务,2023年共开展10场“亲清茶叙”活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持续推进《都江堰市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以“都江堰”“青城山”等核心品牌在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道路上“破冰”实践。随着助企纾困政策措施全面落实,都江堰市深化“政策找企业”智能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实现惠企政策一网查询、政策和企业精准匹配、政策信息主动推送、优惠政策一键申报,切实提高企业获得感。2023年,办理新退税减税降费金额4.79亿元,惠及41726户次民营企业。
当前,都江堰市正依托智慧蓉城建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数字化、惠企政策兑现智慧化、涉企要素服务增值化,统筹推进“一网同办”“一网通享”“一键回应”“一网统管”,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法治环境、金融环境、创新环境、政策环境,坚决破除各种隐性壁垒和不合理门槛,深入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新型政商关系,切实营造全社会重视民营经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良好氛围,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都江堰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即将召开,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迎来了又一次加快发展的契机,勇立新潮头、拥抱新时代,高质量构建“五大新城”,共同绘就更加美好的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都江堰图景,一个更加繁荣、创新和美好的未来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