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组织引领”工程。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单位成立相应机构,重点村(社区)建立“社区干部+网格员”架构,构建创建工作责任体系。制定创建工作方案,扎实开展“八进”活动。建成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信息化平台,录入相关数据。
实施“文化凝神”工程。每年各理论中心组开展集中学习,通过坝坝会、专题培训班每年宣讲20余场次民族政策。大滩小学建成民族文化特色学校,传承麻柳刺绣文化,挖掘蜀道文化,开展统战大讲堂4次,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建成大滩镇新生村村史馆、蜀道文明名片——朝天阁、全省社会主义教育基地——明月峡蜀道文化陈列馆,每年接待各族群众10万余人次。
实施“发展聚力”工程。实施通村通组入户路硬化工程,异地搬迁改造工程、光纤通村工程,推行农村垃圾“三分类”。按照“一村一品”思路,发展核桃、樱桃、肉牛羊等产业,发展樱桃3000亩,年出栏肉牛羊达500多头(只),综合管护核桃10万亩。发展民族特色餐饮5家,每年创收340余万元。
实施“法治固本”工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释教规教义,打造峨嵋禅院、洪督观、天主堂等宗教中国化场所,做好穆斯林群众到九井拱北走坟管理服务保障工作。通过村民“积分制”、村规民约,引导各族群众模范遵守民族政策。常态化开展问题排查化解,确保民族地区稳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