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元市中华职业教育社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实施“巴蜀儿女进天山”教育援疆项目,自2019年以来先后组织近700余名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赴疆,在南疆地区140余所学前幼儿园任教,取得积极成效,得到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中华职业教育社的肯定。
坚持主动作为,认真落实中央治疆方略。一是精准定位项目。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广元市委统战部及时传达学习会议精神,提出具体要求,发挥职教社优势,策划并实施“巴蜀儿女进天山”教育援疆项目,主动担当促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政治责任。二是广泛组织动员。通过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等平台,开设教育援疆专栏,全面宣传新疆地域文化、人文风景、赴疆政策等,邀请新疆有关市县教育部门在广元举办双向选择就业专题会议,成立赴疆学生就业咨询中心,进一步讲清政策、讲明规划。隆重举行“巴蜀儿女进天山”教育援疆启动仪式,动员青年学生树立扎根边疆、奉献边疆、建功边疆的价值追求。三是强化跟踪保障。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华同心温暖工程基金会按照每名学生1000元—5000元的标准,对赴疆学生一次性发放生活、交通补助共计54.95万元。新疆当地教育、人社等部门落实教师工资、绩效、外地探亲等政策,加大教师周转房保障供应力度。定期进行项目回访,开展赴疆教师满意度调查,协调解决赴疆教师工作、生活困难,切实解决后顾之忧,合力营造全心全意留人的良好环境。
发挥教育功能,培根铸魂抓好三项教育。一是“聚焦主线”推动大团结。深入开展文化润疆活动,赴疆教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培根铸魂的“头号工程”,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常抓不懈,通过举办各类专题辅导、节日庆祝活动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二是“以语为媒”增强文化认同。抢抓幼儿语言学习“黄金期”,通过课堂教学、课外阅读、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等形式,提升幼儿听、说、读、写等能力,让国家通用语言成为各族群众交流的桥梁纽带。发挥“小手拉大手”作用,推动社会交往、家庭交流逐步使用国家通用语言,达到“教好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新疆”的目的。三是“润物无声”系牢精神纽带。赴疆教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扎实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发挥教育“润物无声”作用。积极开展主题班会、国旗下的演讲等活动,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涵养学生家国情怀,增进“五个认同”。
聚焦团结和谐,推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一是鼓励大学毕业生定居新疆。不断推动赴疆教师“引得进”“留得下”,在中华职业教育社、省中华职业教育社、广元市中华职业教育社、学校的支持下,鼓励内地毕业生稳定留疆、长期建疆。目前,已有380人选择定居新疆,并带动赴疆旅游、就业、务工、生活等人数达数万人次。二是支持新疆籍学生来广交流。发挥广元连接西南、西北区域优势,支持新疆籍学生来广元上学和开展集体研学活动,在交往交流交融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三是强化两地职教社协作交流。广元中华职业教育社与新疆阿克苏、喀什、和田、农十三师建立协作机制,通过信息共享、不定期互访,共同做好两地青少年学生和赴疆教师服务工作,坚持在每年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通过电话、走访等形式慰问学生父母亲20余户,使留疆老师无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