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利州区把党外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一项事关战略性、全局性的重要工作来抓,聚焦“发现储备、培养教育、使用管理、合作共事、组织保障”等关键环节,建立“10项机制”,构建党外干部全链条培养体系,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绩突出、群众认同的党外干部队伍,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广泛的人才支持。
一是建立发现储备机制。建立党内推荐与党外推荐、定期推荐与日常推荐相结合的人才发现机制,按照“近期可用、中期培养、长期关注”3个层次建立党外干部储备库,定向储备培养10名45岁左右为主体的县处级后备干部、30名40岁左右为主体的正科级后备干部、50名35岁以下为主体的副科级年轻干部,实行动态管理、滚动发展、保持常数。
二建立教育培训机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明确对纳入后备干部管理的党外干部每3年内完成一次全覆盖轮训,每3年至少参加一次区情考察活动,科级以上党外干部每5年至少参加1次“暑期教育”活动,接受红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在实践锻炼方面,明确根据党外干部专业、经历和发展潜力,开展针对性和定向培训,5年内优秀党外正科级干部参加赴外地(高校)举办的培训班实现全覆盖。每年精准统筹一批优秀党外干部到乡村振兴、招商引资、城乡建设、社会治理、信访维稳等重点岗位跟班工作锻炼,每年选派挂职锻炼的干部中党外干部比例不低于10%、选派到发达地区挂职学习的干部中党外干部要有一定名额。
三是建立使用管理机制。在安排使用方面,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有关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使用的政策要求,并明确领导班子中配备党外干部的政府部门的中层干部中应当有一定数量党外年轻干部。在日常管理方面,构建党外干部所在党委、所属党派(团体)、区委统战部、区委组织部“四位一体”的日常管理体系,建立党外干部成长档案,跟踪记录党外干部成长情况,建立党外干部综合评价制度,每年对党外干部成长情况作一次全面分析评价,并将结果作为党外干部政治安排、职务调整及各类评先推优的重要参考。
四是建立合作共事机制。明确配备党外干部的领导班子要进行合理分工,保证党外领导干部对分管工作享有行政管理的指挥权、处理问题的决定权和人事任免的建议权。对党外干部在党派(统战团体)工作中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和获得荣誉等要给予认同,并作为考核评优、职称评定等的依据。区委组织部、区委统战部每年召开一次党外干部座谈会,倾听党外干部心声,了解党外干部思想动态,促进党外干部健康成长。
五是建立齐抓共管机制。明确了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五项原则,区委常委会每年至少听取一次党外干部工作专题汇报,研究解决党外干部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区委组织部、区委统战部建立党外干部队伍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和解决党外干部储备、教育、培养、使用、管理问题。将党外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纳入乡镇(街道)、部门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抓统战工作年度述职评议内容,层层压实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