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统战工作 > 多党合作 > 工作动态 > 正文
“建巴合作”显真情 定点帮扶见成效---民建四川省委实施“建巴合作”五年工作回顾
http://www.sctyzx.gov.cn/  (2014-03-14 15:36:00)  来源:
 
 
 
     为贯彻落实民建中央和中共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定点扶贫工作的指示精神,助推巴中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2008年12月9日,民建四川省委与中共巴中市委、市人民政府签定了“建巴合作”协议。四年多来,民建省委充分发挥党派特色和优势,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突出特色、讲求实效”的原则,以智力为依托、项目为纽带,开展智力咨询和“三下乡”活动10多场(次),为巴中协调争取项目资金2亿多元,落实“建巴合作”项目近20个(投入资金600多万元),为巴中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主要成效
     (一)定点帮扶变化巨大。定点帮扶是“建巴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自2008年将恩阳区(原巴州区)上八庙镇寨城村确定为定点扶贫挂包点以来,民建省委先后在寨城村投入资金345.2万元,实施了“思源大道”、“思源小区”、“思源水窖”、芦笋种植、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村小及村卫生站灾后重建、沼气池建设、贫困户帮扶等10多个项目。经过近五年的帮扶,目前,该村发生了“五大明显变化”:一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按山区四级标准实施了“思源大道”建设,硬化了村道路3.5公里(宽度也由原来的3米扩建到4.5米),新建社道8公里,极大改善了农民群众的出行条件;建成“思源博爱水站”集中供水2处,分散供水26处,整治山坪塘4口、蓄水池8口,新建蓄水池1口,有效解决了全村288户1190人、2500头牲畜“饮水难”问题;二是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改造了“思源小学”500平方米,改建村卫生站60平方米,改建村计生服务室60平方米,新建农家书屋80平方米,从而方便了学生上学、群众就医,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三是支柱产业初步形成。扶持该村新植芦笋500亩,种植九叶青花椒30亩,使寨城村特色农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四是农村综合环境明显改善。目前已建成沼气池218口(有76户投入使用,其余因外出务工等原因未启用)、新建石板路1200米,实施“五改三建”66户,帮助8户绝对贫困户建设集中连片的“思源小区”,目前已入住3户,1户即将入住,其余4户年前装修。去年以来,还实施了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目前,已建好两处污水处理站、两处垃圾处理中转房,待上级验收后,即将投入使用;田间蓄水池开挖两处,饮用水源保护围栏工程(长度500米)、垃圾池、绿化亮化等均在施工中。五是农民收入显著增加。据统计: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8年的1960元增加到2012年的4830元,增长154%。当地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对“建巴合作”项目为寨城村带来的上述五大明显变化赞不绝口。
    (二)思源项目成果丰硕。努力争取民建中央、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的帮扶项目落户巴中。民建中央委员、新浪网董事长、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扬帆计划项目组发起者和管理人汪延先生两次来到巴中,深入项目受益单位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回访和考察。四年多来,共落实“彩虹计划”、“天使计划”、“扬帆计划”、“薪火计划”等项目7个,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其中,“彩虹计划”为巴中捐赠了价值100多万元的62台液晶电视和3万余册图书,共帮扶15个乡文化站、16所学校,受益人口达2万多人;“天使计划”输送30名乡镇医生到成都参加为期三个月的免费培训,连续五年共资助医学专业贫困大学新生50人;“扬帆计划”共让巴中近百名师生免费到南京参加了暑期夏令营活动,还在巴中市巴州区福星乡中心小学等十所学校设立了“欧莱雅扬帆计划·爱心图书库”,在巴州区石门乡中心小学开设了“思源·欧莱雅扬帆班”,为巴中高三师生捐赠了260套价值近10万元的辅导光碟。积极组织民建会员捐资助学20万元,资助寨城村10名贫困在校高中生、5名在校大学生顺利完成了学业。此外近几年来,民建省委领导每年都要深入定点扶贫村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共看望慰问贫困户40余人(次)、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3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民建组织在巴中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三)专项活动助推发展。为助推巴中加快发展,民建省委先后4次组织有关专家学者赴巴中考察、调研并开展以送文化、科技、卫生和咨政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三下乡”活动。四川大学博士后科技服务团在巴开展活动期间,博士们同巴中市主要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围绕巴中市情与区位劣势改变、旅游产业规划策划及红色旅游开发、城市规划和建设、农村经济及新农村建设等进行了广泛交流,为巴中追赶跨越加快发展谏真言、献良策,共谋巴中发展大计,很多意见和建议得到采纳。同时,还先后组织开展专题讲座8场(次),在基层医院开展义诊活动5场(次),为巴州区曾口镇卫生院等基层卫生院捐赠了医疗器械、药品和图书,为巴州区三江镇小学等学校捐赠了一批图书、光盘资料和文体用品;民建四川省委为了给巴中革命老区发展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2009年,民建省委副主委杨明洪带队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就加快巴中革命老区发展深入巴中考察调研,形成了支持巴中革命老区发展的调研成果,为后来出台《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巴中革命老区发展的意见》发挥了重要作用;四年多来,民建省委共组织两批次省内外、会内外企业家来巴中考察投资,巴中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同包括通威集团、四川科伦医药等20多名企业家进行了项目推介和对接,促成了一批像四川科伦医药在巴中开展的医药物流园等项目合作,为宣传巴中、推介巴中、扩大巴中对外开放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了地方党政的高度评价。
     二、基本经验
     (一)情系老区、真情帮扶是“建巴合作”开局良好的前提条件。开展“建巴合作”以来,民建省委把“建巴合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专题研究、专项部署。省政府副省长、民建省委主委陈文华先后5次到巴中实地踏勘,亲自安排,精心部署,督查落实;民建省委副主委郝仕权、王元勇,秘书长秦启光及广大机关干部多次到巴中调研考察、指导实施“建巴合作”和定点帮扶工作。民建省委对寨城村扶贫点的真心挂包、真情帮扶和真抓实干,既践行了民建会员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又使寨城村的干部群众深受感动。
    (二)科学规划、项目支撑是扶贫挂包取得显著成效的关键措施。为认真制定帮扶规划,民建省委经过多次实地考察调研,坚持扶贫开发的整体工作与重点任务并重,坚持因地制宜与科学合理规划并举,坚持定点帮扶与“建巴合作”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以解决民生、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培育产业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帮助指导该村制订了翔实的《寨城村扶贫发展规划》并付诸实施。四年多来,民建省委先后在寨城村筹集资金345.2万元,实施了“思源博爱水站”、“思源大道”、沼气池建设、“思源小学改造”、“思源小区”建设、“芦笋产业种植”、“五改三建”、贫困户帮扶等系列建设项目,有力推动了寨城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三)会员企业慷慨解囊、积极捐款是“建巴合作”项目支撑的强大动力。民建省委通过召开专题会、捐赠会,积极动员会员企业家致富思源、回报社会、为民分忧、慷慨解囊。在寨城村的系列帮扶项目中,民建会员企业科伦公司投资76万元实施了“思源博爱水站”;通威集团投资100万元实施了“思源大道”和沼气池建设;民建省委省直工委一支部会员李玉、孙刚、王登明与省红十字会投资60万元实施了“思源小学改造”;民建省委省直工委一支部施军、二支部胡先成、三支部刘云信等会员企业家捐助资金32万元实施了“思源小区”建设;民建省委省直工委五支部杨志刚、叶志新、王浩等会员企业家投资40万元实施了“芦笋产业种植”;民建会员企业三友集团和成都市民建会员企业家凌昌森、王大平、王杰、何中有等捐助20万元帮扶了寨城村的贫困学生;民建省委领导和机关干部职工捐赠7.2万元帮助了16户绝对贫困户。这些民建会员的无私捐助、慷慨解囊,形成了对寨城村定点帮扶项目支撑的强大合力。
     (四)各级民建协调配合、精心组织是“建巴合作”顺利实施的有效方法。“建巴合作”签字仪式后,民建四川省委、民建巴中市委以及民建巴州区总支层层都成立了“建巴合作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确立了分管领导,明确了责任科室,落实了实施人员,建立了项目实施责任制,确保项目工作层层有人管,具体工作有人抓,为“建巴合作”项目的科学有序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民建巴中市委积极主动配合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和民建省委抓好项目的考察调研、项目实施期间的服务和监督,以及项目实施后的回访等工作,使项目工作从一开始就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促进了“建巴合作”的顺利开展。(王雅  苟竞辉  李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