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各地统战工作 > 乐山 > 正文
【乐山】民盟盟员何松林:坚守初心,同心助力脱贫攻坚
http://www.sctyzx.gov.cn/  (2020-05-20 22:17:29)  来源:四川在线
分享到: 更多

何松林,男,民盟盟员,现任沙湾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一级科员,金口河区交通运输局工程技术股副股长。2017年4月至今,坚持在金口河区参加援彝帮扶工作,任乐山市沙湾区对口帮扶金口河区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小组重大项目组组长。他扎实工作,真情帮扶,得到(当地)群众和组织的一致认可,先后荣获民盟乐山市委“2017年度优秀盟员”、2017年度金口河区对口帮扶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2019年金口河区扶贫日“脱贫攻坚帮扶模范”、2019年度金口河区“敬业奉献型好干部”、“2019年度省内对口帮扶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大小凉山彝区,是全国的深度贫困地区,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硬骨头中的硬骨头”。地处小凉山腹地的金口河区,总人口5.1万人,辖6个乡镇41个村,彝区、山区、深度贫困区、不对外开放区“四区叠加”。加之历史等多方面的影响,金口河的发展一度落后时代步伐,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资金投入不足问题突出,因病因残致贫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矛盾并存,生存环境较差与内生动力不足相互交织,“悬崖村、石木屋、天梯路、溜索道”一度是当地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

一、立下青春誓言,义不容辞肩负责任担当

2017年4月,受沙湾区委组织部指派,何松林进驻金口河区参加援彝帮扶工作。他把在沙湾区工作十多年积累的经验,全身心的投入到金口河的脱贫攻坚工作。

他说,“成为一名援彝帮扶干部,这是过去的我不曾想到的。从踏入金口河土地的那一刻,我便知晓,这不仅是组织和领导对我的信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第一次走进贫困户家中、第一次考察全区道路质量、第一次与贫困户交流,通过这些点点滴滴,我看到了党委、政府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强决心和政治担当。作为一名民盟盟员和脱贫攻坚一线的战士,这份担当和责任,我义不容辞,在开展对口帮扶工作的第一周,我便立下誓言——不破楼兰终不还!”

金口河区属于山岭重丘,道路都是半山邻崖,陡、弯、窄、险是基本,所有道路都应改扩建或提升改造。何松林明白,这将是他在此帮扶的重点工作。身为交通专业技术人员,他将自己作为金口河交通系统的一份子,为保障金口河区顺利创建省级“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县,他深入到6个乡镇的41个村,对金口河区的国省干线及县乡公路进行了全覆盖的实地考察。他积极参与了金口河区“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县创建、全区桥梁进行定期检查、建立全区通组公路基础数据库等工作,助力金口河区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县。

金河镇廖坪村入户道路泥泞不堪,路基毁损严重,在调查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何松林及时联系沙湾区投入帮扶资金投入7.8万元。同时,他坚持在全村进行全覆盖宣传,走进每一户,详细了解实际情况,动员大家有能力的自己组织建设,其余的组织各个队有能之人帮助建设。项目顺利完成道路建设2915.6米,直接受益群众120户。

援彝帮扶工作条件艰苦,但是适应得很快,工作也干得不错,何松林很快就与当地群众打成了一片,工作也受到了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第一年,何松林便被评为“2017年度金口河区对口帮扶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

二、坚守援彝初心,脚踏实地做好交通攻坚

春去秋来,当时间来到2018年10月,一年半的挂职期满,但何松林认为金口河区的脱贫攻坚任务仍然很重,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持续开展,他还能够尽一份心、出一份力。于是,面临选择时,他主动选择了继续留下,成为了沙湾区唯一一个期满后连续参加援彝帮扶的干部。

作为沙湾区对口帮扶工作组队员,他积极参与工作组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帮扶项目,3年来先后参与了桠溪村、廖坪村饮水工程、“美丽庭院”建设、五一村亮化提升等1000余万元的工程项目建设,助力金口河区成功脱贫摘帽。何松林积极推进饮水工程,提升了两村326户村民的饮水质量;主导修建廖坪村入户道路建设,实现了村民户户通水泥路;协助廖坪村打造“美丽庭院”,开启金口河“美丽庭院”建设,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新风尚。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金(口墩)桅(杆村)路是大瓦山景区环线其中一段,也是曙光村唯一的公路。原有公路全长16.6公里,路面为泥碎路,路基最窄处宽度仅有2.5米,当地人民群众出行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何松林感到改建该路十分必要,必须尽快推进落实,让群众出行不再艰难。从前期的招投标、施工单位进场、项目建设安全管理再到工程交验、交付使用,历时6个多月,何松林积极参与了各项工程建设,见证了泥碎路到水泥砼面层,再变更为沥青砼面层,最后完成沥青面层的铺设的巨大改变。当地群众走上了干净通畅的道路,随后还将开通农村客运,让群众出行更为便捷。

2019年,何松林负责金河镇五一村亮化提升工程,在确定了该项目后,他第一时间联系沙湾区投入帮扶资金5万元,前后多次与该村第一书记联系,迅速对建设规模、建设程序、建设要求等达成一致意见,确保项目及时优质完成。该项目共建设太阳能路灯23个,受益群众670人,成为了金口河区2019年第一个完成的基础类项目。项目的完成,极大改善群众夜间出行安全,得到了当地村民的好评。

他还牵头排查白熊沟隧道、金河隧道、学校沿线路段安全隐患,对发现隐患进行及时上报并落实处理,保障群众、师生安全出行,负责新建胜利村、新村村等10个村道招呼站,切实解决群众出行难等问题。

三、舍小家为大家,真情实意奉献援彝力量

在对口帮扶工作中,何松林坚持“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扶贫理念,积极推进贫困户精神文明建设。为促进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他主导实施了“树立文明新风行动计划”,在桠溪村、廖坪村开展“争创勤劳致富星、洁净美观星、尊老爱幼星、遵纪守法星、勤俭节约星”为内容的“五星文明户”评选活动。针对存在“等、靠、要”思想、卫生习惯差等突出问题,何松林坚持入户耐心交谈,切实关心生产发展,用真情实意感动贫困户,让贫困户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促进其思想观念转变和能力素质提升。对口帮扶的贫困户也提前完成脱贫任务,朝着小康生活稳步迈进,每每提起何松林,总是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

三年来,他的援彝帮扶工作多次获得肯定和表彰,“2019年金口河区扶贫日脱贫攻坚帮扶模范”“2019年度金口河区敬业奉献型好干部”。2019年,何松林受到中共四川省委表扬,被评为“2019年度省内对口帮扶先进个人”。这样的认可对他内心来说是莫大的鼓励,但是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他说,在他的帮扶工作下,让村民生活有了好的起色,这是让他最开心的。

三年的援彝工作离家别子,对不起的只有家庭,对家人亏欠甚多,年迈的父母在普格老家,妻、儿在沙湾,一家三地,他对家人说“临时的离别小家,是为了金口河区人民群众的大家,为了山区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