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各地统战工作 > 乐山 > 正文
【乐山】沐川县:智汇聚才,人才统战大格局
http://www.sctyzx.gov.cn/  (2022-05-12 22:26:58)  来源:四川统一战线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沐川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紧扣县委、政府中心工作,以服务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为出发点,打出人才政策“组合拳”,全方位构建一流人才生态,结构性补给县域人才资源,“以柔克刚”破解难题,形成人才统战大格局,为经济社会发展源源注入新动力新活力。

以才为重,凝聚人才工作“强磁场”。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不断加大党委抓人才工作力度,适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重点人才工作。组建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议事决策和统筹协调职能作用,细化落实部门工作责任,形成县委统揽、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跟进服务保障,分层级、分领域、分产业建立全县人才信息库,精准绘制人才需求“地图”和招引目录,协调各方支持、配合做好人才工作。落实县领导联系服务优秀人才制度,建立完善“天府英才C卡”服务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足额预算年度专项经费,有力为人才招引、培训、慰问等提供保障支撑。鲜明重才导向,坚持把基层战线、攻坚一线作为发现识别优秀人才重要平台,十八大以来,先后提拔、晋升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一线担当担责、实绩突出的干部人才500余名,1名干部被评全省唯一全国“最美公务员”,3人入选2020年“嘉州英才培育计划”,300多名干部人才获省、市、县表彰表扬。通过电视台、“沐川发布”“沐源先锋”微信公众号和各类外宣平台,多渠道宣传发布各领域优秀人才先进事迹150余篇,有力营造识才爱才、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以才破题,改革转型驶入“加速道”。大马力推进产能转型,推动完成金石焦化破产重整,通过招商引资,引入荣威新能源、新材料企业资源,与四川能投达成紧密合作,着眼改革转型,引进技术人才100余人,建立技术研发、人才培育等长效机制,加大技改转型升级,推动发展循环经济,培育构建产业集群,合成氨项目已正式投产,循环化工迈出实质性步伐,成为全省“专精特新”企业。多领域建立战略联盟,坚持“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同频共振,采取“项目+人才”模式,依托竹产业园、朱鹮繁育基地、商贸中心、竹海文旅提升等重大项目建设,引进各类专家人才团队30余个,先后与中铁建重庆投资集团、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院、文轩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达成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在乡村振兴、基础建设、文旅康养、农村电商等多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探索建立协同培养实用型人才长效机制,推动实现资源共享、互惠共赢。全方位深化国企改革,制定出台《沐川县县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办法(试行)》,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储备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37名,先后选聘11名经验丰富、专业过硬的企业高管进入国企领导班子,健全完善企业运营架构体系,制定出台“1+4”系列政策,规范落实人才引进、选用、交流及管理,进一步促进国有企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能力。

以才汇智,奏响产业发展“新乐章。聚焦制浆造纸、竹型材、生态农业等传统产业,先后与南昌大学、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等10余个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联系,签订校地(企)合作项目6个,引进中科院、四川农科院等技术人才40余人,受援“三区”科技人才65人次,完成国家科技项目1个、省级科技项目5个、市级农业科技园区项目5个,建立黄蜀葵、猕猴桃以及林下养殖等示范基地6个。围绕茶叶、魔芋等特色产业,先后与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建立茶叶“教学科研实习基地”、魔芋研发中心两大产学研协作平台,引进专家技术团队2个、高校品牌营销专业人员4名,累计合作科研项目10余个,共建科技示范基地3个,开展技术攻关20余次,推广茶叶、魔芋新技术7项,辐射带动周边镇村农户人均增收2000余元,2021年12月沐川魔芋、紫嫣茶亮相四川省首届“科创会”。成立沐川县魔芋协会,吸收会员3500余户,组建“专家+部门+协会”为主体的技术服务团队,通过“线上”“线下”全覆盖开展魔芋产业技术指导,聚焦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发展,集中连片建设珠芽黄魔芋基地2万亩,共同打造区域品牌,培育成国家级魔芋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核心项目,被授予“中国魔芋之乡”称号。用好县域文旅资源禀赋,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引进各类文旅人才60人,围绕做强《乌蒙沐歌》文旅名片,特聘3名国家级专家为艺术顾问,招募全县机关、学校和社会各界文旅人才400余人组建演艺创作团队,完成实景剧改版升级,近年来吸引游客850余万人次。立足本土非遗文化传承,依托职业学校建立培训基地,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亲自授课,开展“沐川草龙”“沐川竹编”编扎工艺和草龙舞耍技艺培训2000余人次,围绕建立生态康养、宜旅宜居的绿色新沐川,在全市首创开办县职业中学特色专业康养(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不断为县域康旅融合发展培育储备专业人才。

以才聚力,育强乡村振兴“生力军”。配强乡村振兴“主力军”,坚持将本土人才作为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重要力量,积极培育农林、畜牧、农村致富带头人等“土专家”“田秀才”400余名,结合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创新公开遴选等模式,择优选配215名乡贤人才进入村级班子。深化农村“领头雁”培育工程和村级后备力量“蓄水池”计划,分批组织村干部到浙江等地学习培训,采取上挂学习、顶岗锻炼等形式培养村级后备力量650名。出台《沐川县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十条措施》,持续引导干部人才向基层一线、攻坚一线流动。回引乡村振兴“能人士”,制定出台《沐川县激励优秀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45条措施》,通过土地打捆出让、政策贴息贷款、协调市场销路等举措,引导返乡农民工创办各类经济实体2300余个,带动就业5000多人,回引乡土、农技等方面优秀人才500余名,1名获评全省劳模、1名被央视国际频道宣传报道。培育乡村振兴“新生力”,着眼大学生创客这一乡村振兴新生力量,大力推动实施“青创计划”,创建沐川县电子商务产业园星创天地,为11个团队、300余名青年人才提供创业平台,建立创业指导导师库,吸引20名青年企业家担任一对一导师,累计帮助17名青年争取到165万元创业贷款,孵化创业项目16个。

以才为媒,共缔东西协作“深情缘”。自2018年浙川建立东西部协作平台以来,先后与江山市、诸暨市建立东西部协作干部人才交流合作,加强主动对接,精准制定年度项目实施方案和干部人才选派计划,积极构建人才双向互动机制,着眼农业水利、教育卫生等人才资源紧缺现状,推动两地互派干部人才130余人次。围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建设,成立诸暨——沐川东西部协作神经外科,加强硬件投入、人才支持、技术指导和远程医疗等方面的深度交流,实现跨区域性专科协作,打造形成一支“带不走”的队伍。找准诸暨、沐川蓝领人才需求与劳务输出的结合点,精准实施“蓝鹰工程”,建立两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使用合作机制,有力促进东部特色产业在沐川“落地生根”。

(沐川县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