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明景和,生机勃勃。2023年的春节,当外出务工的乡亲们返回小镇黄丹时,他们发现故乡已经悄然“蝶变”。街道变整洁了,道路变平坦了,场镇变美了……在新时代发展的背景下,无数党外人士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矢志不渝,携手奋进,正共同谱写着乡村振兴的绚丽华章。
民康物阜,红星璀璨。黄丹镇位于沐川县东北边缘,座落于美丽的马边河畔,山清水秀,风景如画。过去的黄丹,因为煤业兴盛,曾经繁花似锦,风光无限,被人们戏称为“小香港”。
繁华落尽,满怀萧瑟。随着煤矿相继关闭,这座边河小镇似乎变得备受冷落。黄丹何去何从,成为了困扰小镇的一个难题。随着新时代钟声的敲响,乡村振兴蓬勃发展,黄丹逐渐找到了出路,弃“黑”向“绿”,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图1 黄丹老照片
乡村振兴,产业为本。近年来,黄丹镇切实聚合广大新阶人士、党外人士、乡贤等统一战线智慧力量,群策群力,回引乡贤创办四川山珍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以此民营企业为龙头带动,大力发展刺梨、猕猴桃、蔬菜等种植产业,激活产业发展的“一池春水”。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打通“种植—销售—加工—成品销售”一体化发展渠道,打造刺梨产业带,发展壮大刺梨产业,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产业发展,关键在人。黄丹充分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优势,更好助推产业发展。为了让猕猴桃种植户掌握种植技术,推进猕猴桃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多次组织各类人员力量,开展种植技术培训。通过技术培训和实地指导,充分调动群众种植猕猴桃的积极性,提高种植水平,为猕猴桃产业增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每当金秋时节来临,猕猴桃熟了,老百姓的脸上也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持续发展,文化是魂。黄丹成立文化挖掘专班,发动统一战线力量,寻访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记忆。边河号子,煤炭文化,孝道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一个个黄丹的专属文化符号,铭刻着小镇的乡愁乡韵。通过整合各类资金,建成集马边河、红色革命、孝道、煤炭一体的文化广场,充分发挥文化阵地作用。
赛事不断,活力四射。黄丹组建乡贤联谊会,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积极参与,掀起“村BA”篮球比赛热潮,为乡村文化发展注入全新的活力,成为小镇文化的全新亮点。夜幕来临,华丽登场。老年协会的一曲曲歌舞,成为赛前的一场视听盛宴。哨声响起,球掷空中。精彩刺激的赛事,不仅调动了人们运动健身的激情,更大大丰富了基层文化生活。
明日黄丹,未来可期。边河风光绮丽,点亮了文旅发展的美丽底色;富硒土地认证,赋予绿色产业发展的全新动能;场镇提升工程,塑造生态宜居的全新环境;乐西高速建设,引领黄丹进入发展快车道。
黄丹的华丽蜕变,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而来。马边河畔拍抖音的小姐姐,正记录着山水之间的无限春光;疾驰而过的游艇,在宁静的湖面上荡起层层碧波;行走在宽窄巷子的老大爷,正细细品味着小镇浓浓乡愁。就连中华诗词学会的杨潺儒先生也有感于这座小镇的变化,即兴创作了一首诗歌《七律·醉美黄丹》。诗云:
茶果飘香鱼鸟欢,巨枝横担一河拦。
水乡翠挹沐源秀,煤矿富从嘉叙看。
碧血山藏多烈士,黄丹蝶变现奇观。
川南小镇东风起,百业飞腾舞凤鸾。
青山作笔书新韵,乡村振兴新篇章。或许正如这首诗歌所言,在新时代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的奋力推进之下,黄丹这座川南小镇,正乘着乡村振兴的习习春风,将实现产业的腾飞,完成从煤业小镇转向生态小镇的华丽蝶变。
图2 黄丹今景
(沐川县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