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理市益门镇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市为契机,落实中央、省、州、市委决策部署,团结各族人民、凝聚发展共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抢抓发展新机遇,全力开创益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新局面,激发全社会共同团结奋斗、共创美好生活的热情,推动益门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再上新台阶。
一是强化思想文化引领,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切行动的主线,依托便民服务中心(站)、基层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工青妇、“关工委”、农民夜校等活动阵地,开展推进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等方面的学习宣传教育、志愿服务、爱心公益等。制定集中宣传宣讲方案,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二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
加大基础建设促满意。大力实施短平快项目,为脱贫户、监测户投入产业发展基础、提供公益性岗位,实现人均纯收入正增长。投入资金440万建设幸福村(彝族村落)蓄水池、新山村烤烟生产道路、武家沟村烤烟生产道路等基础设施;争取交通部门资金340余万元建设大磨村、白果村通自然村硬化道路11公里;争取农业农村部门3500余万元资金对龙泉村、益门社区、大磨村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争取农业农村部门45.5万元资金对武家沟村、齐合村(纯彝族村落)167户农户实施了厕所革命,构建了卫生整洁的农村人居环境,切实为脱贫群众稳定增收提供良好外部环境。
三是加快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强化产业发展促增收。坚持做强工业、做优农业、做大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积极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2022年,全镇实现GDP约8.9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以益门煤矿、紫源矿业、兆光公司等企业为重点,在龙泉村核桃现代林业园区“农文旅”产业、新山村、武家沟村自动化生猪代养场等集体经济建设项目成效明显。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基础,组织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洁美家庭等文明新风创建活动。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及“火把节”、彝族年等期间,组织各族同胞开展文艺演出、篮球比赛等活动,增进各族同胞之间交流和感情。
四是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
理论学习中心组定期召开会议,开展民族理论政策学习、研究部署民族工作、解决民族工作中重大问题。确保了民族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认真落实“八五”普法规划,把贯彻落实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作为深化民族团结教育、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将中办、国办《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省委办、省政府办印发《四川省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方案》及州市的相关文件精神,联合司法部门,开展普法宣传,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引导辖区各族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五是牢固树立国家总体安全观,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科学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底线思维贯穿各项工作全过程,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扎实开展信访隐患和重大矛盾排查,及时化解和处理各种矛盾纠纷,尤其是涉及民族领域风险隐患,坚持做到每周一排查、每周一通报、动态防范化解,积极配合做好以德会高速建设为主的重大项目建设期的矛盾协调。近3年发生涉民族因素案事件次数为零。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持续掀起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吸毒人员全部纳入“索玛花吸毒人员管控系统”进行管控,管控率达100%,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维护社会稳定。
(益门镇党委、会理市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