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昌市坚定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统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以巩固深化示范创建成果为抓手,切实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全力推进民族和睦、民生改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先后获得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综合实力百强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等荣誉,是举世闻名的太阳城、月亮城、航天城。
一是坚定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巩固和发展各族人民团结进步大好局面。常态化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有效利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民族团结进步节赋予的特殊意义,深入开展凉山彝族火把节西昌文旅活动;成功举办大凉山西昌民族电影周;火热上演红色音乐剧《人民的女儿——丁佑君》。邛海湿地研学旅行基地入选省级研学旅行基地创建名单,唐园、建昌古城等重大文旅项目投入运营。制定实施“三项计划”(西昌市各民族互嵌式发展计划、西昌市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西昌市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推动各民族互嵌式发展、各族青少年交流互鉴、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积极开展红色研学营活动、“民族团结一家亲”特色融情活动,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全方位互嵌,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良好氛围,守护好各族人民共有精神家园。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活动,累计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14个、州级27个,189个集体、187名个人获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州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扬。
二是坚定以加快现代化建设作为核心支撑,开启崭新征程鼓舞人心。坚定自觉将西昌发展融入全国全省全州大局谋划推进,以加快绿色崛起、促进共同富裕为着力点,发挥放大清洁能源、战略资源、生态旅游、绿色农业、民族文化等资源优势,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促跨越,加快建设世界级清洁能源基地、稀土钒钛战略资源创新应用基地、国际阳光康养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重要的特色优质农产品基地、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绘就社会主义现代化西昌新图景。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1.1亿元,占全州三分之一,增长8.7%,增速全州第二。在全国百强县榜单中跃升7位至85位,稳居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
三是坚定以民族政策法规为保障,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凉山彝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凉山彝族自治州移风易俗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西昌实际,印发《西昌市创建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方案》《西昌市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方案》《西昌市创建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2023年工作清单》等规范性文件,制定《西昌市城市民族工作指南》《西昌市社区民族工作指南》《应知应会手册》等指导性文件,发布了《西昌市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公约》。持续跟进《巩固拓展学普用普成果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十万新公民”“石榴籽行动”等学普用普工程,创新建设新居民·石榴籽家园、新就业·石榴籽家园、新阶层(新群体)·石榴籽家园、工哩啦·石榴籽驿站(工哩啦,彝语;意为“请进来坐一坐”)、石榴籽行动公益项目5大特色亮点,民族团结进步号公交车、石榴籽先锋号、石榴籽骑手、同心籽萌娃走街串巷、遍布城乡,形成了流动的全覆盖宣传阵地,团结、奋进的石榴籽精神在西昌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下一步,西昌市将始终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增进共性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充分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贯穿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各环节,凝心聚力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维护好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西昌市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