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会理市坚持宣传思想文化引领,大力实施文旅活动促“三交”、典范示范育新风、文艺精品塑灵魂工程,从各民族思想观念、精神文化首端发力,全力推进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走深走实。
理论宣讲增动力
依托红军长征巧渡金沙江、召开会理会议历史事件,大力开展长征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改革创新精神宣讲,打造“新时代·讲理堂”“学习语”“党的二十大”等理论宣讲品牌,以文艺节目、云视频、理论宣讲大赛等形式广泛开展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宣传。2024年,编排《何为青年 青年何为》等宣讲节目15个,举办现场理论宣讲240余场,推出《我和新中国同岁》云宣讲视频5期,全网浏览人次达30余万;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学习7次、参加读书班2期,举办基层培训班86期,带领998个党组织、2.4万名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明方向、增定力。会理三元村被中宣部网络舆情中心批准设立“学习强国·学习小站”,《会理市数字化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入选四川省数字乡村建设优秀案例选编,多项课题荣获省州表彰。理论共识转化为发展动力,宜攀高速会理境、G245会理通安至云南界段等项目建成通车,横山水库等重大民生工程项目加快推进,各民族幸福家园建设成效显著。
文旅强市促“三交”
大力实施文旅强市发展战略。2024年,会理市修订完善《凉山州会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划定文物保护单位46个,完成258件/套古建筑构件文物标本征集,全要素完善60处文化遗产资源保护档案。大力开展古城南北大街等历史街区保护提升工程,“科甲巷”“钟鼓楼”“皎平渡”入选省级地名保护名录。仓圣宫、北门城楼、钟鼓楼等重点文保建设保护修缮提升工程和会理冯铜匠非遗研学基地扩建和文创产品研发等加速推进,会理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会理古城”“四川唯一傣乡万人泼水节”“龙肘山万亩杜鹃花”“羊肉粉”“鸡火丝”“铜火锅”等成为吸引全国各族游客的靓丽名片。会理成功入选“第六批天府旅游名县”和“四川省历史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利用县域试点”。2024年,到会理逛千年古城、观烟火会理、品历史文脉的游客达600万余人次,会理实现旅游收入73.41亿元。旅游产业成为会理各族人民增收致富、进一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渠道。
文艺精品展新顔
大力实施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推进文艺精品创作,进一步构建各民族团结、务实、爱国、奋进精神家园。2024年,全市创作文艺精品力作230余篇。舞蹈《巧手绣出幸福来》获2024年凉山彝族火把节暨“五彩凉山·夏季清凉”精品节目展演一等奖,摄影作品《和谐家园》荣获“第七届记忆中的年味”摄影展一等奖,歌曲《请到石榴之乡来》入围“新时代的旋律”2024大型原创词曲优秀作品大赛,舞蹈《大山·传承》荣获四川省第十一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啰哩啰艺术团荣获四川省村舞大赛第一名……建成省级、州级全民国防教育基地2处,原创战歌《冷兵刀》上线主流音乐平台。全市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不断增强。
典型培树育新风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红色基因传承,持续提升各民族道德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2024年,选树州级新时代好少年7名,全市涌现出中国好人1名、四川省道德模范1名、四川好人7名、会理榜样33名,1条家规家训、2个家风故事获得州级表扬,蒋光碧获评2024年度“第八届四川省道德模范”。全市16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举办“我们的节日”“名人家风大讲堂”等主题活动30余场,开展文明实践活动974场次、服务群众15万人次。树堡乡树堡村《村规民约》入选“川渝乡约”优秀村规民约。从益门镇大山里走出来的小姑娘杨思琪成为首位代表中国队参加巴黎奥运会冲浪项目的运动员。爱国、敬业、奉献、勇攀高峰成为各民族共同的精神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