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各地统战工作 > 凉山 > 正文
【凉山】会理市以“火把”为媒 融汇“川滇风情” 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http://www.sctyzx.gov.cn/  (2025-08-20 18:06:06)  来源:四川统一战线

2025年7月至8月,会理市以第42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及民族团结进步节系列活动为载体,紧扣“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融合深厚历史底蕴与多元民族文化,精心策划并实施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理念深入人心。

多维宣教,筑牢思想根基

一是政策法规浸润基层。广泛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凉山彝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等法规宣讲,结合“主题党日”、群众集会,深入乡镇(街道)、村(社区)普及民族政策、法规200余次,夯实法治基础。二是“五史”教育厚植认同。深入开展“五史”专题学习,深入阐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与新时代民族工作成就,强化各族群众“五个认同”。三是“石榴籽”播撒团结种子。“石榴籽工作队”深入基层,通过集中宣讲、资料发放、新媒体推送等形式,将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送至千家万户。“会理宣传”“今日会理”等多媒体平台累计宣传报道60余次。

文化交融,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一是非遗体验活化传承。联动系列活动,组织各族群众深度参与“绿陶非遗文化体验活动”,亲手制作绿陶、观摩铜火锅技艺展示,在传统工艺的温度中感悟中华文化根脉。二是民俗盛宴促进共情。成功举办“川滇少数民族服饰巡展”,各族华服争艳,达体舞互动点燃全民热情,服饰体验点让游客沉浸式感受民族风情。依托小黑箐镇“火把茭白宴”、六华镇自助烧烤等特色活动,创新推出“民族团结百家宴”,以美食为纽带促进川滇饮食文化深度交流。三是红色基因凝聚共识。在“仙人湖酒店红色记忆火把夜”等活动中融入民族团结主题,展演红色文艺节目,生动诠释“红军巧渡金沙江”“会理会议”精神中蕴含的团结奋斗力量。

实践互动,深化交往交流交融

一是各族青少年“同心”成长。开展“同心夏令营”,组织各族青少年共同体验火把民俗、参与绿陶手工制作,在“同运动·一家亲”职工运动会篮球、足球友谊赛中增进友谊。二是各族群众互嵌共谋发展。在“农特产品展销会”专设“民族团结助农专区”,展销彝、傣、汉等各族特色产品;同步举办就业创业政策咨询会,为多民族群众提供技能培训与岗位对接服务,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三是旅游促进各民族深度交融。借力“火把节景区联动”,在榴园、仙人湖等核心景区设置民族团结宣传点,推出“民族团结主题游”线路。选美大赛诞生的“文旅推介官”化身民族团结志愿者,在巡游中传递团结理念。四是全民参与点燃热情。内东乡麂子村、绿水镇雨补村群众自发组织的火把狂欢、歌舞表演、体育竞技活动,成为民族团结的生动实践。会理古城暴雨中的火把节主会场,1600名演员与工作人员坚守岗位、市民游客热情共舞的场景,更是会理人民团结坚韧精神的最佳写照,网络直播观看量超600万人次。

创新赋能,打造示范亮点

一是文旅融合树品牌。将民族团结元素巧妙植入“古城仙剑奇侠寻踪打卡”活动知识问答环节;在“火把音乐季”创作并播放民族团结主题背景音乐(BGM),用现代艺术形式传递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二是“国际朋友圈”扩大影响。“灵感中国 彝绣之旅”活动吸引全球时尚设计师、国际网红走进会理,沉浸式体验绿陶、铜火锅非遗技艺,并通过海外社交平台向世界传播会理多元文化魅力,助推非遗国际对话与合作。三是典型示范引领风尚。宣传“女猪倌”郑玲带领80户多民族农户生态种养致富、滴水岩村林下经济促多民族增收等民族团结共富典型,以及“最美家庭”、劳动模范、优秀学子表彰活动,树立身边榜样。

成效显著,团结根基更牢固

一是经济文旅双丰收。吸引游客47.7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47%和40.98%。产业投资推介会签约项目14个,总投资额95.5亿元,为各民族共同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二是社会氛围更浓厚。活动线上线下覆盖人群超百万,群众自发组织的庆祝活动遍地开花,“同跳达体舞、共品百家宴”成为常态,“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氛围日益浓郁。三是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会理以文化为魂、以活动为桥、以发展惠民,成功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与火把节打造为深化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盛大舞台,生动诠释了“川滇风·民族情——会理石榴籽,同心向未来”的深刻内涵,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鲜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