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各地统战工作 > 泸州 > 正文
【泸州】泸县“新文艺”,回归于民的传统文化盛宴
http://www.sctyzx.gov.cn/  (2021-01-20 16:59:37)  来源:四川在线
分享到: 更多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迎接中国国际非遗节在泸州市泸县举行,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泸县“雨坛彩龙”正在重新升级制作。1月19日,绘制彩龙的师傅们正忙着进行勾画、点缀、刷胶、裱糊等工艺。他们对龙衣、龙头、龙尾进行了一些小改动,加入了许多现代理念和工艺,线条更加流畅、色彩更加鲜活。

2006年,泸县传统龙舞——“雨坛彩龙”亮相中国文联第八次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代表大会联欢晚会,以罗德书、罗德学兄弟为代表的新文艺群体向全国观众展示了泸县精湛的龙舞技艺。胡锦涛亲自为雨坛彩龙点龙眼,成为泸县新文艺群体演出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以厚重的艺术元素,实现泸县文化建设的新飞跃

泸县是中国曲艺之乡,不仅有雨坛彩龙、潮河轻吹、云锦鼓书、瓦子花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龙脑桥、宋代石刻、玉蟾山摩崖造像等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文化底蕴深厚。1994年,廖兴刚等4人挂靠玉河乡文化站,组建了泸县第一支农民演艺队伍——霸王花歌舞团,对这些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改编、创作,辗转全国各地巡回演出。2002年,廖兴刚又创办了第二支演出团队,并迅速发展成泸州“十强演艺团队”,开始在西南地区崭露头角。漫长二十六年时间里,他紧跟时代步伐,吸引大批网络作家、独立演员歌手、自由美术工作者加入创作队伍,参加中国曲协、央视、艺术院校、社团的各类展演,实现了从“农民演艺”到“新文艺”的华丽蝶变。

2020年,泸州市首个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新文艺和网络人士分会(以下简称“新文艺和网络人士分会”)在泸县成立,廖兴刚担任会长,带领5名副会长、10名理事会成员、27支队伍和534名演出人员,按照“抓点示范,以点促面”的工作思路,到城市、下社区、入会堂、进剧院,将零散的农民演艺班子发展成集体化、规模化、集团化的新文艺组织,在激发文化活力、发展新兴文脉、传承非遗活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严谨的行业规范,实现专业化人才队伍的新发展

由于以往的民间演出团队大部分由亲朋好友“组团”演出,水平参差不齐,演出市场一片混乱。为了加强行业自律,提高演出质量,2017年,全国首家农民演艺中心——龙城演艺中心成功申报泸州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红牡丹演艺公司等8个演艺团体被评为县级实践创新会员单位,成为泸县新文艺发展的重要引擎。

新文艺是新时代中国文艺事业的重要资源。截至2020年,泸县共设立演艺服务站、点328个,实现“县有演艺中心、镇有演艺站、村有服务点”的三级新文艺工作网络全覆盖,成为泸县网络文化建设和文化惠民的重要载体。成立宣传部、统战部、市场监督等部门构成的监管体系,制定《泸县农民演艺团体演出管理条例》,依据演出观众人数的多寡确定不同的监管责任主体,将文艺演出监管纳入镇(街道)工作绩效考核,实现县-镇-村-社四级联动、同步监管,避免低俗演出、无序竞争。建立演出信息公示机制和累计积分制度,构建演艺市场诚信体系。这种整合资源,抱团发展的形式,让泸县新文艺群体的演出辐射邻省千万群众,足迹遍及川渝滇黔各地,新文艺社群里的“大咖”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泸县新文艺和网络人士分会名誉会长、国家二级演员张德高就是从民间演出团队逆袭成功的“草根”艺术家。作为泸县新文艺群体的领军人物,他先后参演了《张三过年》《挪个地方要得不》等100余个小品、四川方言剧和电视剧。2006年,张德高携小品《耙耳朵》亮相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让四川“耙耳朵”(四川方言:怕老婆的人)形象深入人心,也成为泸县新文艺群体走出西南,迈向全国的巅峰之作。

担任名誉会长的近一年时间里,张德高退居幕后,将大量精力放在培养泸县演艺人才上,先后指导了《三个儿子祝寿》《麻辣婆媳》等小品,通过文化服务、文化下乡、惠民演出等形式,为群众呈现了20多个有笑点、接地气、正能量的节目。张德高表示:“我从小的愿望就是能成为一名笑星,我也希望更多的人加入我的队伍,这样可以为老百姓带来快乐,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一些改变。”

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开创新文艺统战工作的新路径

“这样的宣讲太好了,我们又听得懂,也学得到东西!”村民李世华边拍巴掌边说。

这是泸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新文艺和网络人士分会会员、理论宣讲员罗在云用快板的形式为大家作理论宣讲。结合说唱的方式,罗在云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身边真实事例,给立石镇普照村的群众上了一堂扶贫须扶志、扶智的课,赢得了群众的阵阵掌声。

文化惠民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工程。泸县创新城市社区农民演艺“周末剧场”+农村农民演艺“十团百场”的文艺巡演新模式,为城乡居民提供娱乐活动平台和多样化服务。定期举办“同心讲堂”,宣讲文化政策、组建演艺联盟、抵制低俗演出。以新文艺群体为着力点,以新时代主旋律为创作题材,以本土文化资源为创作源泉,打造“同心文化惠民”品牌,围绕中国梦、孝老爱亲、脱贫攻坚、家风家训、党风廉政等时代主题,组织“泸州市村民我要上村晚”和“泸县少儿村晚”等公益免费演出100余场,受益群众20余万人次。

泸县还常年邀请徐沛东、郭达、何庆魁、王承友等国家、省级知名艺术家开展农村演艺人才培训。畅通新文艺群体职称申报渠道,共有1000名农民演员先后获得四川演出行业协会专业认证和泸县人社局初级民间艺术职称,数十支新文艺演出团队获评市级“十强演艺团队”“星级演艺团”。

(泸县县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