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在家乡,何必远方。
4月24日,在江阳区通滩镇大坝村种植专合社的大棚葡萄基地,一个清秀娇小的“90后”农家女孩正在查看葡萄的挂果情况,看着长势喜人的葡萄,她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这个女孩儿名叫罗梦,通滩镇乡贤代表人士、大坝村村委会副主任。
2017年4月,罗梦从重庆邮电大学毕业进入一家企业工作。但她一直放不下儿时在心中织下的“葡萄园梦想”,于是决心返乡创业种葡萄,成为了一名职业农民。
迷恋“科技葡萄”
“回乡当职业农民,不是我一时头脑发热,是经过市场调查,并通过线上线下学习才作出的决定。”罗梦说,她在大学期间,除了线上学习葡萄种植知识,她还利用寒暑假时间到重庆郊区的葡萄园当学徒。连续两年寒暑假下来,她积累了葡萄种植的丰富知识。
罗梦的葡萄园与别的葡萄园不同,她的100余亩葡萄都严格科技种植,采用避雨栽培、管理水肥一体化、品种多样错时销售。“传统的种植方式肯定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科技种葡萄虽投入大一些,但效益就是不一样。”罗梦说,采用“避雨栽培”种葡萄可以降低园中土壤水分和空气湿度,有效减轻黑痘病、灰霉病、炭疽病、白腐病、霜霉病等的发生和危害,减少喷药次数和用药量,既有利于生产无公害葡萄,又节约农药、人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葡萄品质并稳定产量。
实践证明,避雨栽培每亩比露地栽培增收600元左右。
“水肥一体化”就是通过把肥料溶解在灌溉水中,由管道把水输送至田间每株葡萄根部,让葡萄根系在吸收水分的同时吸收养分。与普通施肥、浇水方式相比,葡萄对肥料的吸收率大大增强,用水量减少70%,也节省了浇灌时间。
在葡萄品种选择上,罗梦的葡萄园除了选择优良品种外,还打了品种成熟时间差,实现错时销售。罗梦葡萄园种植的夏核、白萝莎、阳光玫瑰、巨峰等品种,从6月一直采摘到10月,避免了集中上市影响收益。
挖掘“立体种养”
“每年开春葡萄发新芽时,放养在葡萄园的生态土鸡就要马上处理,还不能销售的就要圈养40多天,等葡萄套袋后再将鸡放进园子里散养。”罗梦利用葡萄架下空地,采用流水线养土鸡,每年有近10万元收入,实现以短养长,一地两收。
罗梦介绍,以前她所见过的葡萄园几乎在收获后都闲置着,葡萄架下的闲地增收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她开始琢磨加强葡萄园管护的同时,利用葡萄采收后空地流水散养土鸡,一年循环养4批出售,增加葡萄园的产出。
每年春节后,罗梦就尝试着开始将经过育雏的小鸡投入园中放养,在葡萄枝抽新芽至葡萄套袋前的40余天内,为了保护新芽和果粒不受损伤,她都将喂养的鸡进行圈养,等葡萄套袋后再放入园中任其自由觅食。
每年4批,每批500余只,吃蚯蚓、虫子、青草、玉米、稻谷,这些鸡自由觅食,肉质生态,不出葡萄园就能销售一空,每只鸡有近50元利润。在葡萄园适时放养土鸡,园子不用除草,每亩葡萄园还少施100元的生物农药和肥料,一年下来,还可节支1万多元。
四年来,葡萄园在罗梦的精心管理下逐渐有了可喜的回报,她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她更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有勇气和担当回乡创业,为家乡发展铺路搭桥,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江阳区融媒体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