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各地统战工作 > 泸州 > 正文
【泸州】黄舣镇:一片片桑树林地成了“聚宝盆”
http://www.sctyzx.gov.cn/  (2022-05-31 14:26:06)  来源:四川统一战线

金色的阳光、茂密的桑林、雪白的肥鹅。

5月28日,江阳区黄舣镇中寨村泸州源辉农业有限公司300亩桑园地里,管理员正在观察桑树林下的大白鹅吃食。据管理员介绍,桑树林下循环放养大白鹅,还卖到了成都,一年出栏3万只,有60万元净利,实现了“一地双收”,一举多得。

在桑葚园里循环放养大白鹅,是江阳区乡联会副会长、泸州源辉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元辉发展种养经济的一大创举。

六年前,吴元辉带领团队在黄舣镇中寨村流转500余亩土地,种植桑椹和养殖名优鱼,其中桑园面积300亩。为了让种植的桑葚早日投产,他雇请专业工人进行精管。工人精管细作,桑葚长势喜人,但桑园里的杂草也跟着长。“如果不及时除草,杂草严重影响桑椹树苗及结果。大量的除草人工成本投入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每次大规模除草,人工支出六七千元,一年除三次草,费用超过2万元。”这一棘手的难题严重制约了种植基地的发展。

用什么方法能够既省成本,又能清除桑园的杂草呢?镇村的种植养殖技术人员给吴元辉出了个“金点子”——桑园里放养大白鹅。2018年春,在桑树长到3米左右时,开始尝试在桑园里放养第一批大白鹅。出乎意料的是,鹅还没有养大,成都的餐饮公司就上门来订购了,客户看中的就是纯放养,有机生态。

“圈养鹅吃饲料,纯放养鹅吃果园里的草和虫,养殖成本降低了不少。”吴元辉算过一笔账,纯放养鹅销售价格有绝对优势,利润要比圈养鹅高出不少,更大的效益是种植养殖的混养模式带来的延伸效益。

桑椹一年只能采摘一季,但大白鹅一年四季都出栏。这几年,公司采取流水养殖的方式让桑园利益最大化,一年四季都有生态大白鹅出售。针对一只纯正绿色成年大白鹅至少需要6个月的生长期这一特点,桑园规划成了7个区域,其中一个区域作机动,以确保对出售大白鹅后的区域及时进行杀菌消毒不影响补栏。

在养殖过程中,根据不同生长周期的大白鹅进行分类,按照年龄“分家”,此举也便于顾客随时进园“点买”。炎热的夏天,桑树林子派上大用场,大白鹅尽享“大自然的空调”和桑树林的“惬意”,还减少了疫病的传播,确保健康生长。桑园养鹅不仅把杂草吃掉,省去了人工除草成本,鹅粪排在地里,也成了桑树生长的优质有机肥,降低了果园内有机肥的成本,让桑果更绿色有机生态。

一年四季,桑园里几千只大白鹅在各自的活动区域嘎嘎地欢叫、游玩觅食。8—9斤重的大鹅随时可出栏,小鹅接近1斤重,其余的3—4斤、5—6斤不等。梯次养殖,一年365天都满足游客进园点买。

据悉,源辉农业有限公司一年循环养殖出栏大白鹅有3万只,生态养殖大白鹅批发价能卖到12元/斤,一只8斤多重的大白鹅除去养殖和人工管护等成本,平均有20元/只的净利,一年下来,就可实现增收60万元,让杂草丛生的桑树林地变成了“聚宝盆”。

(江阳区融媒体中心 张红 王蕾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