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各地统战工作 > 泸州 > 正文
【泸州】抗日救亡运动中的西南联大叙永分校
http://www.sctyzx.gov.cn/  (2022-08-15 17:21:03)  来源:四川统一战线

1937年7月7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当时在北平的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天津的私立南开大学,奉国民政府教育部命令,三校首迁于湖南长沙,合并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4月28日再迁昆明,改校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由长沙临时大学的常务委员原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主持西南联大校务。1940年,日军进攻越南,前锋已到达云南边境怒江,日本飞机飞临昆明,西南联大校舍被炸,师生疏散,躲避空袭。

面对动荡的时局,西南联大选择和决定在四川叙永建立分校。1940年11月13日,西南联大叙永分校成立,要求1940年招考录取的西南联大一年级新生近600人和先修班学生53人于12月10日前在叙永分校注册报到;原在昆明西南联大的学生,暂时保持不动。1941年1月6日,西南联大叙永分校正式开学上课。

西南联大选派杨振声任分校校长,褚世荃任分校主任,樊逵羽任教务长,查良钊任训导长。分校设有文学院:中国文学系、外国语文学系、哲学心理学系、社会学系、历史学系;理学院:数学系、物理学系、化学系、生物学系、地质地理气象学系;法学院:政治学系、经济学系、法律学系、商学系;工学院:土木工程学系、电机工程学系、化学工程学系、航空工程学系、机械工程学系;师范学院:教育学系、英语学系、史地学系、国文学系、公民教育学系、理化学系,共设5院25系。

西南联大选址叙永,是因为叙永的寺庙、祠堂多,足够容纳1940级学生的生活与教学,因此,当年西南联大租借的房舍基本上都是城里的庙宇和祠堂。曾经作为叙永分校办公处和教室的文庙,现今是叙永县实验小学;女生居住的帝主宫,现今是宝珠花园居民楼房;工学院男生居住和做大教室的南华宫,现今是叙永县土地整理中心,其中大部分男生住在春秋祠;作为实验室和图书室的天上宫,现今是叙永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当年膳团所在地城隍庙,变成了叙永县粮食局。这些地方已无当年分校的痕迹可寻,只有春秋祠还大致保留着当年的面貌。

西南联大叙永分校临时党支部通过公开合法的进步社团,团结进步学生,宣传革命主张。在校园走廊开辟“民主墙专栏”,编辑、出版的《流火》《布谷》《山泉》《野草》等较有影响的墙报、壁报和《红叶》《鹨鹉》《热风》等专栏,大力宣传抗日救亡运动。

当年西南联大师生艰苦奋发的精神感动山城。有的是海外华侨子女,多数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历经艰辛,翻山越岭。同学们入学后,在破庙里煤油灯下看书攻读,刻苦钻研。没有热用水,就到永宁河边洗脸洗衣,听课、实验、阅览、吃住各在一处,白天奔忙其间,夜晚挑灯习作。同学们住的是古庙,有的庙宇早已破烂不堪,几十个学生挤在一间宿舍里,四壁通风,冬冷夏热,常有蚊子、臭虫袭击。吃的是糙米和不见油星的菜。来自菲律宾华侨女生许玉卿因病未得到良好治疗在叙永去世,安息在城区黑坭湾(现城郊中学)。就在这样的条件下,西南联大叙永分校培养出了一大批人才。其中,投笔从戎走向抗日前线的学生达208人,朱湛、沈宗进、王文在参加中缅抗日作战中壮烈牺牲。也有许多学生后来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学者、专家、教授。西南联大精神在叙永生根发芽,叙永民众亲切地称他们为“抗战中的叙永人”。

1941年8月中旬,昆明局势稳定,西南联大校务委员会决定撤销叙永分校,学生陆续迁回昆明;10月下旬,又将叙永分校先修班迁返昆明。

在中国百年国难最为深重的时刻,山城叙永倾情迎入那些蜚声中外、成就卓越的学术大师,热情拥抱那些青春勃发、才华横溢的莘莘学子。叙永厚重的传统文化与顶级学府的智慧之光在简陋屋檐下交相辉映。西南联大叙永分校,也给叙永厚重的历史,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叙永县委统战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