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两头牛,吃喝不用愁;家有一群牛,票子顺手流。”近日,泸州天气炎热至极,但在江阳区分水岭镇观音阁村返乡创业小伙牟基平的肉牛养殖场,牟基平一边哼着自编的歌谣,一边给养殖场的母牛添喂玉米秸秆,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牟基平,今年33岁,江阳区分水岭镇乡贤、返乡创业代表。在2015年秋的一天中午,他偶然从电视上看到了一个小伙子利用村民遗弃的玉米秸秆养殖肉牛年入50万的报道,让他心动不已。“我的家乡这几年家家户户都烧上了天然气,为了绿水青山和环保,各类秸秆也不再焚烧,村民丢弃在地头,没得到最大化利用。我为啥不回乡利用这些丢弃的玉米秸秆来养殖肉牛呢?”
说干就干。牟基平在2016年春节前夕返乡后,就自己动手改建自家的老房子,建圈舍、沼气池等,建成了肉牛养殖场,花25万元引进了30头西门达尔小牛,开始了他的浪漫“养牛”之路。养殖过程中,牟基平没有按照传统以放牧的方式养牛,而是利用玉米秸秆作饲料圈养,实施肉牛育肥,不但缩短了饲养周期、减少了成本,而且利润非常可观。
据牟基平介绍,到今年底,他可以出栏肉牛30头,由于自繁自养并采用玉米秸秆作青料,他至少可以实现30万元的纯利。同时,他带领村上的专合社正加快肉牛标准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积极与城区牛肉经销商对接,让专合社养殖的生态肉牛直接从养殖场到市民餐桌,让村里的养殖户获得更大收益。牟基平说:“我要尽到自己作为乡贤代表的一份力量,把观音阁村肉牛产业发展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分水岭镇的乡村振兴路上一定不能少了我。”
(江阳区委统战部、江阳区融媒体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