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各地统战工作 > 泸州 > 正文
【泸州】泸县“稻蟹共生”鼓足村集体经济“钱袋子”
http://www.sctyzx.gov.cn/  (2022-11-17 20:57:34)  来源:四川统一战线

“我们的红膏蟹个头均匀、肉汁饱满,平均每只重2两以上。从十月底以来,我们每天晚上安网,次日早上取蟹,每天都可以收获四五十斤,丰收时间还将持续到十二月。”11月14日,泸州市泸县石桥镇红山村党总支书记、主任、乡村振兴乡贤联谊会名誉会长邓朝冲正在为石桥镇红山村的红膏蟹代言。

走进红山村的稻蟹养殖基地,一年两季的水稻已经收割完毕,清澈的水面上,不时可以看见冒出头来的红膏蟹,三五名村干部正在基地中忙着收网、取蟹、选蟹......繁忙而有序。

“仔细挑选一下,个头大的留下,个头小的放回稻田再养一段时间。”随着稻蟹养殖基地传来的丰收笑语,一只只红膏蟹随网而起,走向了市场。

据了解,石桥镇红山村的稻蟹养殖基地占地30余亩,于2021年启动了首批稻蟹养殖,经过一年的探索与发展,如今红山村的红膏蟹已经名声在外,远销川渝一带。预计今年总产量将达到2000斤左右。

泸县石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乡村振兴乡贤联谊副秘书长张昌奎介绍,近年来,石桥镇立足相对平坦浅丘、农田密布、水源充沛的自然地理特点,大力推广“稻渔共生”模式,先后在元通片区、马溪片区发展起规模化稻渔产业,水稻+小龙虾、水稻+台湾大头虾、水稻+红膏蟹的发展之路越走越红火。

“发展‘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绿色循环生态种养模式,可以让农田的附加值最大化。”邓朝冲说,“一亩田如果单种水稻,丰收两季,每亩产值约2200元,发展稻蟹产业,平均每亩稻田还可产蟹70斤,按市场价45-55元/斤算,每亩产值将达到6000元左右。”

“‘稻熟蟹肥’是红山村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生动缩影,也是石桥镇走稻渔生态循环种养模式的实践成果。”泸县石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乡村振兴乡贤联谊会顾问黄川表示。下一步,石桥镇还将加强稻田环线规划,不断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主推稻渔产品聚链发展,打造川南生态稻米、特色水产供应基地,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带动农民富足富裕。

(泸县石桥镇 成帆、伍宗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