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藤椒收成好,每亩能产1000斤,都是直销成都、重庆等地的川菜馆、火锅店,预计收入能突破100万元,这都多亏了眼前这条‘致富路’”。谈到今年的花椒收成,泸县嘉明镇石燕村牛帮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唐牛帮高兴得合不拢嘴,他口中的“致富路”便是去年在石燕村现代农业产业园花椒基地实施民族资金项目打通的断头路。
2022年,泸县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积极谋划项目,争取到50万元的省级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少数民族发展任务)对泸县嘉明镇石燕村现代农业产业园花椒基地道路进行提升改造,打通了0.38公里的断头路,并新建了平板涵一座。项目实施坚持流程规范、过程安全、拨款依规原则,组建专班、专人指导、定期调度、按时推进。项目于2022年底顺利完工,有效解决了现有300亩花椒基地因交通不便造成的产品滞销难题,并撬动资金6万元,建成配套花椒烘干房,进一步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助推花椒产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建立“村集体+专合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创收4万元,为周边群众带来近40万元的土地流转和就近务工收益,直接受益农户256户662人,其中含少数民族12户15人、脱贫户46户123人,有效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依托打通的断头“致富路”,嘉明镇还将以“镇供销社+村集体+农户”共同经营模式继续扩大花椒种植规模200亩,持续带动周边各族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共同谱写产业发展新篇章。
在关注各族群众增收致富的同时,泸县始终坚持把改善困难群众人居生活条件摆在首位。2022年,争取到省级民族事业发展资金83万元,帮助在“9.16”泸县地震中受灾严重的泸县玉蟾街道、嘉明镇、福集镇等4个镇、83户困难少数民族群众进行灾后恢复重建和人居环境改善,其中实施D危房重建21户、C级危房维修加固29户、改厨改厕17户、入户路及圈舍改造16户。县民宗局指导各实施镇(街道)成立工作专班,从“一事一议”、方案编制、项目公示、质量监管、竣工验收、资料归档等方面进行全过程业务指导,项目完工后经镇村(社区)初验合格后再报县级验收,并综合考虑项目内容、实际花费金额、家庭困难程度等因素,对83户受助群众按每户1000~29000元不等的标准进行补助,实行县级报账直接拨款到户,真正实现项目资金向困难群众倾斜,切实减轻困难群众灾后重建经济负担,群众满意度达100%。
近三年来,泸县坚持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为抓手,精心谋划实施民族类资金项目7个(总投资315万元,已完工5个、正在实施2个),健全完善了项目联农、惠农机制,促进了全县各民族群众人居环境改善和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力推动各民族群众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
(泸县县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