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泸县抓实抓细“有困难找工商联”等六大专项行动,以“两个健康”示范创建为契机,真抓实干、主动作为,着力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难点。全年新增民营企业1342家,“个转企”96家、税收增长3.28亿元。
以专项行动为抓手,不断擦亮工作品牌
按照“信任、团结、服务、引导、教育”的工作方针,结合泸县实际,高标准推进“六大专项行动”,不断优化体制机制,强化品牌打造,让专项行动更有形有态。
坚持问题导向,打造让企业依赖的服务品牌。定期搜集企业诉求,形成“问题交办+督促办理+结果答复”的闭环整改机制,让“有困难找工商联”有回音、有交代、有落实。开展统战部长与企业家“面对面+键对键”座谈会4次、企业见面会20次,常态化走访企业126家,收集问题建议54条,解决问题43个,其中,有效解决杏林医药等用地遗留问题。
发挥主体作用,打造让企业家认同的招引品牌。深入开展“泸商回引”百日攻坚行动,完善县领导联席商会制度,县领导定期拜访商会,动员商会、企业家积极推介、牵线搭桥,成为招商引资的主力军。全年接收商会、企业有效招商引资信息30余条,邀请异地商会回泸考察10余次,引进中科医美、旗滨电子等企业18家,投资59.03亿元。
问需于企,打造让企业暖心的金融品牌。扎实推进“酒城同心·金融速贷”,开展“龙商·龙门阵—金融好服务助力大发展”专场活动,畅通“政、银、企”交流渠道,实现融资量身定制和上门指导。全年发放小微企业贷款848家、4.35亿元,“龙城兴园贷”34家、6.26亿元,“过桥资金”84家、10.2亿元。
三城协作,打造让企业热心参与的社会品牌。协同荣昌区、永川区搭建泸永荣协作发展平台,积极引导企业发挥优势,积极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引导本地民营企业114家,参与“兴村”项目128个,兴村总数94个,投资总额2亿余元;与荣昌区工商联共建鹅产业基地2个,吸纳荣昌区企业3家;与永川区工商联共建农业产业示范带4个,吸纳永川区企业4家,投资4.2亿元。
积极引导,打造让群众认可的商会品牌。以“四好”商会创建为抓手,持续推进强会建会。新增泸县青年企业家协会,海潮镇商会升级为县属商会。目前全县共有总商会1个、直属行业商会10个、镇(街道)分会20个,会员企业2200余家,云龙、云锦、海潮、玄滩四镇商会已升级注册成为县直属商会,其余分会升级注册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引导商会立足优势,发挥作用,在产业发展、扶贫济弱、捐资助学等方面打造“一商会一品牌”,捐款捐物超180万元;利用周年庆、重大节日开展“一商会一活动”,参与人数5000余人次,极大增强商会凝聚力,提高群众认可度。
以“两个健康”为抓手,全力完成示范创建
对标对表全省新时代“两个健康”示范创建工作要求,创新打造“商会+”和园区统战品牌,以“3+N”工作思路创新服务理念,形成“四个三”工作举措。从思想建设、纾困解难、优化服务等方面,优质高效服务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汇聚“三方力量”,强化组织保障。强化党政领导。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新时代“两个健康”示范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高位推动示范创建。选聘“营商环境观察员”20名、驻企专员28名,常态化开展“面对面+键对键”座谈会、“政银企”恳谈会等,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全流程服务。统筹商会力量。坚持“四会”(政治建会、团结立会、服务兴会、改革强会)原则,加快商会改革发展,推动“两个健康”工作向商会有效覆盖,县工商联连续被确认为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龙城商会被评为全国“四好”商会,7名泸县籍知名人士在全国19个异地泸州商会中担任会长。集聚社会力量。坚持国企、民企一视同仁、同等对待,大力倡导本地项目和服务由本地民营企业承接。推荐优秀民营企业家188人担任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大力宣传民营企业家在脱贫攻坚、抗震救灾中的先进事迹,在全县营造重商兴商、亲商爱商、护商安商、利商富商的浓厚氛围。
健全“三项机制”,优化制度建设。构建扶持机制。加大产业扶持力度,近三年,累计兑现产业扶持金2.7亿元。编印《泸县惠企政策汇编》和办事指南,开展“送政策入园进企”行动,组建税务服务直通车专班。2023年以来,一对一精准推送税费优惠政策1.75万条、退缓减免税费6.12亿元。拓展培育机制。围绕重点产业,构建以“链长统筹、部门牵头、专班服务”的“链长制”体系,推进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新增省级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企业2家,总计入库5家,位居全市第一;在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14家。成功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户,众邦新材料获评国家级“小巨人”企业,科瑞德达到四川省“贡嘎培优”标准。深化纾困机制。印发《关于建立企业诉求闭环管理和全程响应工作落实机制的实施意见》,实行政商关系正负面清单、政企圆桌会议等制度,务实推进服务泸商“四个快车”等11项举措,打通服务“两个健康”最后一公里,及时解决企业困难问题。
优化“三维服务”,营造良好环境。优化政务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解决企业反映难题18个。设立“惠企政策”服务专窗,推出具有泸县特色的高频政策汇编7大类34项。开展“政策敲门”行动,向企业送达政策汇编1000余份,指导企业用好用足政策。优化金融服务。建立金融联席会议制度,召开政银企对接会。加大对县域民营企业的融资扶持力度,深入推进“龙城兴园贷”,实现“基金增信、银行支持、企业获贷、风险分担”。优化法治服务。深化法治县建设,出台《法治泸县建设规划(2021-2025)》《泸县法治政府实施方案(2021-2025)》等措施,推进政府整体法治能力提升,通过行政复议、调解处置纠纷5件,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力铸“三大工程”,树立特色样板。树爱国敬业典范。打造“龙商大讲堂”品牌,县级领导、优秀讲师深入民企、商会广泛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活动50余场次;举办民营企业人士(商会)培训班,组织民营企业员工、商会会员赴红色教育基地学习,引导民营经济人士争做爱国敬业典范。树创新创业典范。落实人才集聚30条政策举措,对接中国工程院俞梦孙院士、清华大学等高校院所28名专家人才参与技术攻关,解决难题7个,开展“龙商·龙门阵”系列活动5期,百和镇“东翼”泸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中药材产业园、油茶产业园、柚子产业园4个产业园已初具雏形,带动重庆市永川区发展农业产业,目前两地正在对接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树回报社会典范。引导商会把‘乡情’与‘商情’相融合,引导民企、商会参与光彩事业。组织会员企业参加“惠享泸州·龙城消费季”主题促消费活动,发放消费券4万张,拉动消费近2亿元。评选表扬党建、公益、发展先进个人18个,先进单位18个。
(泸县县委统战部;泸县工商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