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各地统战工作 > 泸州 > 正文
【泸州】泸州大学生返乡当“新农人”,直播带货一年来卖出300万元农产品
http://www.sctyzx.gov.cn/  (2024-08-19 18:59:22)  来源:四川统一战线

“这几天太阳大,好晒谷子,抓紧干。”8月15日凌晨5点,江阳区江北镇福海村返乡大学生王溢就和村民们一道下田收割水稻。王溢一把一把地抓起成熟的稻谷,熟练地放进机械拌桶里脱粒。

王溢毕业于山西运城学院,带着对农村的热爱,2023年7月毕业后返乡当农民,当初就是想通过当“三农博主”的方式在乡村有所作为。很快王溢与几位志同道合的年轻人组成团队,利用短视频的方式宣传家乡。

在网络上受到一定关注后,几个年轻人决定利用好“热度”,采取“实体经济+电商”的形式,助力当地村民致富增收。

“我手上这款甘蔗红糖的原材料就是出自我身后这片甘蔗林。”“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击直播间下方链接。”直播间里,王溢和几名年轻人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他们把直播间放在了甘蔗林里、田垄上、农户家……放在每一处可以对外推介家乡的地方;他们卖红糖、甘蔗、桃子、柚子、香肠腊肉、鱼……卖村里的各种农产品。

返乡后,除了助力农产品“走出去”,王溢还流转了30多亩土地,采用“稻虾共作”的模式发展特色农业;同时,拜师当地养鱼大户李申学,系统学习特种鱼养殖技术。

作为“新农人”的王溢,比起传统农民,胆子更大、敢闯敢干。当“新农人”一年来,他帮助周边村民将农产品远销云南、贵州等地,销售额达300万元,“稻虾共作”预计年收入达15万元。

像王溢一样返乡发展农业的大学生在泸州并不是孤例:返乡大学生廖萌承包了60亩稻田搞“稻虾共养”,返乡大学生龙洪烽实施200亩“制种+油菜”、400亩“中稻+早虾”……近年来,不少大学生开始回乡当“新农人”。

泸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分析,大学生回流农村,源于农村与大学生们的双向奔赴。一方面,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农业生产方式不断向现代化转型,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改善,种粮补贴日益增多。另一方面,泸州人社、团委等部门针对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农业部门定期组织高素质农民培训、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等,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加之,大学生在城市中学到了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新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商业模式,让广阔的农村成为他们大展拳脚的舞台。

(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