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尽快确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官方英文名称》被中央有关刊物采用;《建议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促进凉山彝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获四川省委常委批示……每一篇建言议得到反馈,九三学社社员,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张维莎都感到无比开心。
作为四川省委统战部党外人士智库专家,这位“80”后将建言献策视为民主党派成员最重要的职责和担当。她紧紧把握国际涉华舆情与国际传播这个主研方向,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大数据信息技术手段,总能第一时间发现国际舆论场上的新动态。围绕中国国家援助形象标识,她建议加上世界人民喜闻乐见的中国元素;后疫情时代的对外传播应该有怎样的新思路?她积极发声。除了关注国际动向,张维莎也关注本乡本土的社会发展。基础教材的城市化倾向、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从文化交流借鉴到落实落地的实践,她总能产生层出不穷的“金点子”,往往以其高质量得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全国政协、社中央、省政协等采纳。
开启建言献策之路源自偶然。2019年底,张维莎随教育扶贫团队赴凉山州调研当地职业教育状况。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全国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教育扶贫”正是关键一招。在调研中,张维莎不断问自己,凉山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式符合经济社会实际吗?怎样借用好的发展经验?对国外教育模式的全面了解促使她奋笔疾书,提出了多项具体可行的建议。这篇题为《建议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促进凉山彝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提案获得四川省委领导的肯定批示。
随后,张维莎应邀参加九三学社中央第一届九三教育论坛,分享了这份提案,并获得征文一等奖。这次建言献策的“一战成名”,使她蓦然发现了一条在教学和科研之外,借助民主党派平台优势为国效力的道路。
建言数量与质量并重是张维莎的一大特色,她的社情民意被采纳率达到90%以上。她乐于分享参政议政的心得体会,不但为九三学社同仁开过多场讲座,也应统战部之邀为广大党外人士做过经验交流。她的经验很简练:一是抓真问题、找小切口、想金点子;二是立足实际、结合专业、跨界融合。
为带动青年一代关心社会、积极出力,推动点滴改变,张维莎在电子科大专门开设了一门面向本科生的策论写作课程,以实际行动阐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青年化”理念。2022年,她指导学生参与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大赛,提交了13份参赛作品。孩子们记住了她“提出具体的办法措施,纳之能用、用之见效”的教导,让她深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