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古蔺石宝镇:以工代赈项目促进民族地区农民增收

2023-11-28 21:11:38 来源:四川统一战线

“以工代赈良法在,产业发展利自来”,这是泸州市古蔺县石宝镇白玉村少数民族村干部熊祥发对“以工代赈”项目的赞誉。

为充分发挥并拓展以工代赈政策功能作用,践行“赈”的实质,提升“赈”的作用,解决群众外出就业增收难问题,2021年以来,石宝镇依托白玉河谷优势蔬菜种植资源,以蔬菜园区打造为契机。通过多方面争取,累计实施落地古蔺县石宝镇2022年中央财政衔接资金以工代赈项目、古蔺县石宝镇2023年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管网全覆盖等项目7个;累计上争财政资金投入1900万元,极大程度扶持产业持续壮大。

以工代赈促实效,为地方发展提质增效。以工代赈项目在白玉村、玉龙村落地实施,拟新建生产便道26.5公里、安装管网22公里、河堤治理10.25公里、整治沟渠3.5公里、改建彩色游道4公里,修建栏杆5公里,为加快白玉村发展进度发挥了积极作用。河堤整治将助推白玉村立足区域布局建成一村一品优势特色产业,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推进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实现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生产便道的建设不仅解决了贫困群众“行路难”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群众生产生活成本、打通了农副产品向外销售的“致富路”,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促进了附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共享发展成果。

熊祥发介绍道:“近年来,看着村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补齐了“三农”发展短板。”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的同时,极大程度的畅通了受益群众与外界互通的渠道,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尤其是聘请当地贫困群众参与项目建设,让群众获取劳务报酬,既增加了贫困群众的工资性收入,也一定程度上促进群众“扶志”与“扶智”观念的转变。

以工代赈促就业,正面示范劳动脱贫形象。就业形势严峻,部分村民暂时未能外出务工,以工代赈项目于2022年3月正式启动,项目施工以来,就地聘请当地贫困户劳动力,为本地群众提供普工、保洁员等多个就业岗位。吸纳本地群众就业113人(其中已脱贫户75人,脱贫不稳定户2人,易地搬迁户31人,具备一定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5人),发放劳务报酬104.26万元,实现人均增收9226元。

以工代赈项目的复工,提升了脱贫户的工资性收入,有效缓解了因疫因灾造成的群众收入减少等困难,激发群众发扬自立更生、积极脱贫致富的奋斗动力,同时起到了极佳的“扶志”示范作用。

以工代赈促发展,正面拉动地方经济收入。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撬动”四川民惠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石宝镇白玉村高山蔬菜园区。日前,园区300亩蔬菜大棚和1200亩种植基地已见成效,并累计创造就业岗位150个,实现本地就业劳动报酬支付400余万元。此外,白玉村将以工代赈项目资产量化为股金入股园区,实现项目资产长效保值,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以工代赈,激发着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和“我要富”的动力,夯实了白玉村乡村振兴的基础,加快了核心示范带动的步伐,不仅为“脱贫答卷”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让以工代赈这项老政策焕发出“新生机”。

下一步,白玉村将继续巩固以工代赈工作成效,不断放大以工代赈工作优势,结合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需要,进一步推动群众增产增收,用“以工代赈”助推乡村振兴的探索之路,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