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游仙区慈济学校开展“五个一”活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2-04-19 17:56:56 来源:四川统一战线

慈济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为主线,聚焦“主流思想融合,科学文化提升,行为习俗交融”,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基。

一是打造一个大课堂

打造“民族团结”大课堂,建设200平米中华传统文化大讲堂,用于宣讲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民族团结教育进教材、进教案、进课堂,每学期开展一次民族团结主题班会,进行一次民族团结演讲活动,举办一次民族团结手抄报、征文比赛,办好一期民族团结黑板报。同时,利用思品、语文、地方史、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的民族常识教育因素,让学生在欣赏与参与过程中,了解民族风俗、地域风情,增进民族交流,民族融合,将民族团结思想深入师生心灵深处,营造了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浓厚氛围。

二是组建一个好社团

积极关注少数民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丰富少数民族学生校园生活,积极组建学生学习生活社团,先后组建了他们乐于参与的足球、篮球、排球、跆拳道、合唱、舞蹈、川剧表演、绘画、剪纸、插花、家政服务等各类社团,多维度、多层次开展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中心的校园人文活动,经常开展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师生竞技交流活动,让民族融入到慈济实验学校这个充满活力的大家庭里,增厚“中华民族一家亲”校园文化氛围。

三是铸成一个温馨家

秉承“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宗旨,优先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就学问题,倾力服务于各民族老百姓子女。学校在充分尊重各民族习俗的前提下,以慈慧教育于学习、生活等方面对少数民族学生倾注更多的关注,予以更多的关爱。目前学校有藏族、彝族、羌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学生97人分布在每个年级,每个班级,融入到了慈济实验学校这个温馨的大家庭里。

四是架起一座连心桥

学校积极援藏、援彝,在民族地区架起一座“连心桥”。学校与壤塘中学签订姊妹学校协议,建立两校办学、发展伙伴关系,发挥各自办学优势,加强教育教学交流合作,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促进学校共同发展,为民族团结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15年开始,学校先后选派16名理化生教师到壤塘县指导教育教学,接受壤塘县中学6名老师来学校跟岗学习。学校还派8名教师到凉山州进行援彝,派1名教师对甘孜州名师工作室、三州“国培计划”项目工作、教育科研工作对接支持,接受凉山州32名彝族学生、45名阿坝州藏族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

五是绘就一个同心圆

学校以活动为载体,以课堂、帮扶为阵地,与民族地区师生共同绘就一个“同心圆”。学校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做到了:打造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活动室,上好民族团结教育课,开展好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会,举办好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各族学生在慈济实验学校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共同成长,许多学生脱颖而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百分之百升入高一级学校就读,2名彝族学生成为国家青少年足球最佳阵容成员,3名藏族学生分别荣获四川省跆拳道比赛不同段位第一名,2021年被命名为省级民族团结工作示范学校。

(游仙区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