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涪城区按照“一环、两区、多点”(“一环”指走廊贯穿绵江路、二环路、绵安路以及科技城大道,全长共30公里,辐射范围约70平方公里的大环线;“两区”指科技智谷科技创新区和环西科大创新创业区两个功能集聚区;“多点”指15个科创平台+一大批创新龙头企业+院士(专家)小镇等重大科创项目+九华府等高端人才配套住宅等重要资源布点)布局探索“科创大走廊”,推动创新平台沿线串联、科创企业沿链聚合、科研院所协同创新,着力破解科技与产业“两张皮”问题。
强化产业引领,着力于“集聚强链”。以“科创大走廊”为依托,构建“4+2”科创产业体系。聚焦无人机、机器人、传感器、连接器四大新赛道产业和人工智能、卫星两大未来产业,按照细分产业、全链发展的思路,围绕产业链、创新链,打造“产业地标”,汇聚垚磊无人机、核保机器人、橙科芯智、永贵科技、天仪研究院、硅基智能等创新龙头企业。目前,垚磊科技布局无人机产业,聚焦固定翼无人机,着力研发新一代“暴风4”系列无人机,成为行业标杆;核保锐翔布局机器人产业,聚焦特殊环境机器人,提升核环境等应用领域机器人,加速市场占有率;永贵光电连接器(二期)建成后可年产200万套光电连接器及1000万套新能源电动汽车连接器;绵阳天仪布局卫星产业,建成SAR卫星工厂,今年5月将发射“绵阳星座”首发星“涪城一号”;硅基智能,加速全球数字人市场拓展,让更多“绵阳造”通过直播基地直通全球。
注重创新引领,致力于“集成突破”。探索创新平台联盟,以产业互联、项目互联、服务互联等“五联”聚力模式,实现平台之间抱团发展、资源共享,全面推进“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五位一体创新体系;加快构建企业+高校+院所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整合集聚区域内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等科研资源开放共享,探索建立“青年科学家创新联合体”,加强科技成果转化,重点深化与气动中心合作布局超算中心,深化与中物院布合作局智能传感产业园,深化与西南科技大学合作布局碳中和研究院、核医学研究院、力学宇航研究院和智能制造研究院。
围绕人才引领,发力于“集智汇力”。坚持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构建“引、留、用、服”人才服务体系。出台《涪城区集聚创新人才引领发展十条措施》等优惠政策,制发涪才无忧卡,开展三千英才聚涪城行动,推行“揭榜挂帅”全球揽才,富临精工的代锦和奥库科技的李昱兵成功入选“天府峨眉计划”;创新实施“三度服务”,深化院士(专家)“早餐汇”、企业家“早餐汇”等联系服务企业、服务科技创新常态机制;构建区(资金投入)、镇(要素保障)、村(基础运营)全域统筹、三级联动体系,着眼高层次人才集聚、高端资源链接、优质项目落地,加快推进“院士(专家)小镇”建设,将院士(专家)小镇建设成集研发转化、项目孵化、康养休闲于一体的人才综合体。目前已有6名院士完成选址,三个院士小院开工建设。
抓实配套引领,竭力于“集约共融”。实施产城一体工程,借力市级云上科技城、云上大学城,聚焦“科教产研全面融合、点线面体全面构架”目标,架构跨部门、跨领域、跨行业的融合协同技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学校、医院、高端人才住宅公寓、商业综合体等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全力打造宜商宜居宜业高品质产城人文融合样板地、开放合作新高地,前期已投入57亿元,实施金家林二中、青义幼儿园等18个公服项目,今年计划投入10.46亿元实施科技城医院、涪城区妇女儿童医院等12个公共服务项目,总投资125亿元的高端人才配套住宅项目九华府已开工建设。
(供稿:绵阳市工商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