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日初夏,又到了四川马铃薯成熟上市的季节。
走近江油市明利家庭农场的马铃薯种植基地,两台马铃薯收割机哼着“隆隆”的小调,在田垄上愉快地来回穿梭,后面留下一颗颗圆润饱满的马铃薯,紧随其后的一大群村民忙着分拣、装袋、搬运……600余亩马铃薯喜获丰收,正打包销往全国各地。
马铃薯种植基地充满了一派热火朝天景象,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脸上。“今年的马铃薯长势喜人,每亩可达1万多斤。”来自省农科院的专家笑着说。“品种好、环境好、管理好,是马铃薯种植基地实现高产的重要原因。”
“今年价格和往年相比完全翻了一番,效益预计比往年会多20%—40%左右。”江油市明利家庭农场负责人郑明利说。今年农场种植了8个品种的马铃薯,因这里土壤条件良好,技术管理到位,种出的马铃薯个头大、皮薄肉细,深受消费者喜爱。“今年农场有望产出马铃薯600余万斤。”
“这价格不行,至少得1.8元/斤。”郑明利一边忙着接听全国各地客商的“抢货”电话,一边协调发货数量和时间。他说:“这个时节基本上只有四川出产新鲜的马铃薯,所以批发价格比较高。”高品质的马铃薯刚迎来丰收就供不应求。质好价美的马铃薯把郑明利这样的“新农人”变成了“兴农人”。
江油市明利家庭农场马铃薯基地的规模化、产业化、品质化种植,不仅提高了家庭农场经济效益,也给当地村民创造了不少就业岗位。
“今年真是好,又能分红还能挣‘工资’。”在马铃薯基地务工的李女士高兴地说。村里不少村民将土地流转给农场,然后再到基地打工,这不但避免了因土地分散造成的土地闲置和效益低下问题,还能同时获得地租、分红和务工费3份收入。
“除了在武都镇流转土地种植马铃薯,我还在永胜镇流转土地进行粮油种植。”郑明利说。分区块、差异化农业生产,是他实现农业效益最大化的“秘诀”。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从“新农人”到“兴农人”,江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职业“新农民”已达到2663人,他们不仅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也是中华民族复兴梦的践行者。生态环境优美、创业环境优良、农村环境优质,正吸引着更多年轻能人回归,现代农村大有可为,共同续写乡村振兴壮美篇章。
(江油市委统战部供稿曾刚 符庆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