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绵阳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创新驱动引领产业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资源富集的特有优势,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但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环境,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保持住良好发展势头,绵阳市委、市政府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实实在在的成绩,给出了关键“答案”——大力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的大幅改善,大大推动了民营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面对面听 实打实做。2022年5月,绵阳市委做出一项决定:进一步畅通企业反映问题的渠道,常态化开展“面对面听取意见、实打实解决问题”活动,每个月举办两期“优化营商环境面对面”专题座谈会,由市委、市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面对面听取企业经营者的诉求。把参会主体确定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同年5月6日,在首场“面对面”座谈会上,绵阳市建立起了包括市委、市政府领导,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与企业家在内的“绵阳企业家微信群”,以便随时听取企业的建议、意见和诉求。大到土地涉诉问题,小到门牌号码申请问题,都有涉及。企业家们可以随时反映问题,市领导也可“发点球”及时研究处理。同时,各县(市、区)、园区和经信、商务等行业主管部门也建立了企业家群,在线听取意见建议,协调解决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成立稳经济政策落实办公室、搭建“绵企通”政企服务平台、开通市长热线稳经济专线、开展“解难题促发展·千企大走访”活动,精准出台一系列实打实的惠企暖企政策措施。截至2023年7月,绵阳市级层面共举办“优化营商环境面对面”专题座谈会12场,各地各有关部门已分级分类组织召开座谈会224场,收集问题3022个,已解决2700多个。
集中精力 靠前服务。5月8日,绵阳市举行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并发布2022年全市营商环境报告,在介绍绵阳相关举措和成绩的同时,更直击短板和问题。会上还播放了营商环境暗访曝光片,原汁原味还原部分企业维权难、办事难等问题20个,被曝光问题的单位主要负责人都感到“坐不住”。敢于亮剑的这个细节,让企业家们看到绵阳优化营商环境不护短、不避难,真心解决问题的决心和行动。随着大家对营商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深,以及效果渐次凸显,绵阳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有需必应、无事不扰”打造成绵阳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绵阳市委、市政府之所以提“有需”,而不是“有求”“有呼”,是希望一改以往“被动”解决企业需求的作风,切实当好“店小二”,主动靠前服务,时刻关注企业需求,随时做好服务准备。目前,绵阳各级层面召开的“优化营商环境面对面”专题座谈会收集到的3022个问题就是3022个“需”,其中不乏“硬需”“刚需”,有的问题年代久远、查证困难,有的问题涉及多个部门和经营主体、情况复杂,有的问题解决起来所需资金不是小数目、十分棘手。应不应?如何应?绵阳没有退缩,作出了解答。一年多来,绵阳在深化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创新、推动中央和省市稳经济政策措施落地落实等方面真抓实干,针对企业最关心的融资、人才、创新等环节,先后出台了“人才十条”“金融十条”“科创十条”“园区十条”等系列政策措施;对重点行政审批流程进行“适企化”再造,实施政务服务减事项、减时间、减材料、减环节“四减”行动,绵阳市本级审批事项办理时限平均缩减一半以上;推进放权赋能,向市属园区下放市级管理权限51项,县(市、区)共向县属园区下放县级管理权限1276项,基本实现了“园区事园区办、企业办事不出园”。为帮助企业引进急需的人才,绵阳市不仅设立了10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还组建了17个小分队奔赴高校招才引智,依托人才集团和驻外高层次人才联络站对接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据统计,2022年以来新增来绵高层次人才3.48万名,新增高层次产业创新创业人才队伍83个。
力求高效 企业投票。2022年,绵阳招商引资工作开创了新局面——全市签约5亿元以上的项目128个、总金额达2537.13亿元,其中百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7个,目前3个已投产。今年一季度,绵阳创下一项新纪录:省外引进产业项目新增实际投资总额跃居四川省各市(州)第一位,这也是绵阳在这一指标上首次站到最前列。2023年,绵阳招商引资工作继续保持良好态势,1月至6月,招引签约项目共计166个、签约金额达1639.42亿元,增幅分别为12.9%、13.3%,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有106个、金额达1584.15亿元。上半年,绵阳交出一份出色的“成绩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5%,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8%,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4%,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0.2%。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红利正加速释放。 坚持做优“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营商环境品牌已成为绵阳全市上下的共识。山积而高,泽积而长。绵阳正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作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解难题、办实事,让惠企政策更加有力度、有温度,以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绵阳市工商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