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梓潼县立足丘区县县情和县域内中小微企业法律服务的实际,率先在四川健康食品产业园区建立“企业法律之家”暨园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集聚优质法务资源,提供高效涉法服务,建成“10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实现了“园区事园区办,企业办事不出园”,营造了良好的法治营商环境。
搭建“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建设涵盖综合法务区、开放式接待区、自助查询区、法治沙龙、“智慧法治体检”中心等多功能实体接待中心。开通“82181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电话,办理在线咨询解答、在线服务办理、信访及投诉等服务。运用一体查询机、法律机器人“梓小法”和远程法律服务视频系统等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优势,提供智能引导、自助办理和远程视频沟通。同时,创建“企业法治管家”微信群,用好“法治梓潼”微信公众号,实现“掌上办”“指尖办”“随时办”,7x24小时无缝对接服务。
组建“专职人员、法律服务团、法务专员”三支队伍。按照岗位职能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负责“企业法律之家”接待大厅接待、指引、咨询以及综合协调等工作。依托全县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公证员等法律服务专业人员组建法律服务团,不定期为企业提供精准化法律服务。整合政法、行政执法和法律服务三支队伍,司法局统筹法院、检察院、人社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税务局、总工会等单位专业力量,组成法务专员队伍,将零散单向服务转变为抱团精准服务新格局。
健全“预诊、坐诊、巡诊、智诊”四项机制。建立预约、预防、预审的风险防控机制,针对企业生产经营中涉及的订立合同、权益保护、风险防控、内部管理等常见法律问题,开发涉企“订单化”公共法律服务产品,针对我县中小微企业居多,缺乏内部专业法务机构的现实情况,创新推出了法律顾问“众筹”模式。法律服务团以举办讲座、座谈研讨、以案释法等形式,定期为企业、员工开展政策和法律法规解读。设立法律服务团、法务专员值班坐诊,面对面、一对一为企业“把脉问诊”。统筹安排三支涉法服务队伍,组成“巡诊”服务小分队,主动进企业、进项目开展法治体检,及时发现企业经营中的苗头性、趋势性风险。启用法治梓潼微信公众号“企业智检”版块,企业仅需一部手机,根据问题引导,便可完成企业体检,自动生成详尽的体检防控报告。
“企业法律之家”自2022年6月运行以来,法律服务人员已经走访园区企业269家,共为企业审查相关合同600余份,提出企业防范经营中的法律风险134条建议或意见,审查企业用工合同1380余份,审查购销经济合同169份,审查生产贷款合同147份,审查融资合同86份,审查设备、厂房、场地等租赁合同151份,指导企业修改章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提出明确的程序和合法化意见、建议361项。成功调处企业间、企业与员工间纠纷65起,助力园区发展效果明显。去年以来,园区盘活24家“僵尸”企业,1200余亩闲置资产。累计招引项目17个,新增市场主体1315家,实现产值76.67亿元,实现税收2.4亿元,同比增长60.96%。(绵阳市工商联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