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三台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积极落实全域结对帮扶阿坝州红原县工作,探索建设“三台·红原·温州飞地包装产业园”,努力实现帮受双方合作共赢,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3年12月,三台·红原·温州飞地产业园荣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园区称号。
一、完善推进机制,找准合作“共振点”。立足资源优势,从红原县发展需求出发,创新思维、积极作为,探索三位一体共建三台·红原·温州飞地产业园。一是“三方协议”促进区域共振。三台县和红原县签订全域结对帮扶协议,明确在飞地园区、全域旅游、文艺文化、平台共建、产业发展、人才支持、学生交流代培等方面加强战略合作,全面提升帮扶协作效能。其中,按照“资源共享、基础共建、产业共育、企业共招、问题共解、效益共享”原则,三台县、红原县、四川温州商会三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明确投资25亿元建设总规划占地面积1000亩的三台·红原·温州飞地产业园,搭建“飞地经济”区域协作帮扶新模式。二是“党建引擎”强化组织共振。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成立三台·红原·温州飞地产业园“联合党支部”,以信息联通、走访联动、平台联建、服务联通、经验联享“五联机制”推动“联合党支部”高效运转,通过一季度一次协商会议、半年一次推进会议、全年一次总结会议以及专题会议、县级领导调研座谈会议等形式,定期就飞地产业园建设问题开展协商研讨,确保园区事项分配合理、权责匹配、责任到人、落实见效。三是“链式跟踪”优化服务共振。构建“1+1+6”项目服务体系(对落户园区的每户工业项目落实1名责任领导;1名驻企定点全程服务联络员;组建接待、项目供地报建、项目入场及建设秩序、水电气要素保障、企业运行、标准厂房保障等6个服务团队),对入驻项目从签约到建成投产提供全程跟踪服务,并做好24小时“全链条”服务保障,全方位解决项目各个环节遇到的各种问题,助推项目“加速跑”。
二、深化互惠互利,找准合作“共赢点”。坚持“规划布园、产业兴园、招商富园”思路,狠抓项目招引落地及对企服务工作。一是园区同建促共赢。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打造工业生产、商务贸易、仓储物流、生活配套、智慧服务5大功能区,重点建设标准化厂房、打造智能化仓储物流体系,配齐商超、餐饮、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构建技术、信息、金融、孵化、物流、人才等6大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安全、舒适、便利的智慧化生产、生活环境。截止目前,项目一期建设标准厂房12.15万平方米,已使用超11万平方米。二是项目同招促共赢。依托四川温州商会等资源,搭建对外招商引资平台,聚焦包装、食品等特色优势产业,收集成都、温州、阿坝州等地企业信息,择优开展飞地产业园“敲门招商”行动,通过资源招商、资本招商等方式,成功招引闵牛肉、厨留香、米禾等延链补链项目。截至目前,累计招引项目39个,已有24家企业投产运营,年产值达4亿余元。三是收支同担促共赢。成本分担方面,支持温商积极引导优质企业入驻,三台和红原按照不超过项目当期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2%给予产业扶持资金支持项目建设,产业扶持资金总额不超过9800万元。利益共享方面,三台、红原按照一定比例分享飞地产业园内产生的固定资产投资、产值和全部税收等效益。
三、突出民族团结,找准合作“共鸣点”。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方位推进互嵌式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一是突出劳动就业服务。大力宣传国家民族政策,鼓励企业优先聘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富余劳动力,组织红原县剩余劳动力到产业园区实地考察,对于有意向在园区就业的人员进行相关岗前培训,靶向提供就业岗位,先后招收来自甘孜州、阿坝州等地务工人员500余名。二是突出强化人才支撑。三台县、红原县携手举办对口帮扶专场招聘会4场,多次就商务专项能力、市场营销、农电员等开展专项培训、招贤纳士,先后为园区企业引进各类人才400余人。三是突出民族交往交融。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结合传统节日在园区开展“中华民族文化常识宣讲”“民族团结读书会”等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10次。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阵地,在园区主要景观干道、公共场所建设民族文化走廊,成立三台县图书馆飞地产业园分馆,广泛宣传民风民俗、民族特色等内容,促进民族间、地区间交往交流交融,有效营造浓厚民族团结进步氛围。
(三台县委统战部、三台县民宗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