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初生,古桥焕彩。3月19日,别开生面的“中国春社·雎水踩桥”民俗活动在绵阳安州雎水河畔热闹开场。这座承载了200余年祈福纳祥文化记忆的古桥,今年有了新味道。
一桥连古今,非遗文化凝聚民心。
“春社踩桥”因桥而生、因民而兴。从消弭洪灾的朴素祈愿,到入选“中国最具特色民族节庆”,太平桥见证了汉、羌、回等多民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生动情谊。这一跨越时空的民俗“活化石”,不仅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生动缩影,更以“踏桥祛灾、触桥祈福”的集体仪式,传递着各族同胞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活动现场特别设置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展区,展示剪纸、泥塑、葫芦烙画等多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现场发放民族团结一家亲宣传包和宣传手册三千余份,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一市汇百味,舌尖传递民族温情。
活动创新打造“民族特色食品展销会”成为今年最大亮点。24处由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运营的展销点位,汇聚回族牛肉、维族烤串、汉族炸酱面等风味美食,让游客在舌尖上感受“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魅力。展销会特别设置“民俗表演区”,现场展演舞狮舞龙、采莲船等节目,以文化为媒,广泛促进交往交流交融,让民族团结的氛围浸润烟火人间。
一步一祈愿,同心共筑精神家园。
踩着青石桥板,许下一盏心愿,今年的祈福之旅被赋予更深寓意:各族群众既为自己祈愿安康,也为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写下祝福,悬挂于桥头“同心”许愿树。微风拂过,承载着美好祈愿的纸条沙沙作响,身着少数民族服饰的群众手拉着手、心连着心享受着这场心灵交汇的盛会,用祝福与行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春社鼓乐响,踏桥正当时。透过这场盛会我们看见:当非遗文化遇见民族团结,老习俗也能讲出新故事;当一座桥连起千万颗心,平凡的烟火日子就是最美的“同心结”!
(安州区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