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昭觉县,索玛花映衬着黛青色的山脊,将巍峨的高山染成一片片流动的霞光。拉马尔布家里传来阵阵欢呼声——“661分,我终于能上大学了……”。这是绵阳市涪城区对口帮扶昭觉县的第9个年头,也是东辰教育集团2022年入驻昭觉后打造的首届初、高中东辰毕业班。2025年全县高考600分以上特优生“东辰班”4人,贡献率100%;特控线上线“东辰班”贡献43人,贡献率81.13%;本科上线“东辰班”贡献103人(全员上线),贡献率23.1%。中考“东辰班”800分以上特优生25人,贡献率92.6%;750分以上109人,贡献率81.34%;700分以上164人,贡献率60.29%,全县前10名均在“东辰班”……这一成绩是是涪城教育帮扶力量、东辰教育集团和昭觉县教育智慧的成功实践,也是涪昭两地践行“公立筑基、民办拔尖”公民融合教育帮扶模式的创新典范,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时代背景下的生动写照。
涪昭教育帮扶双向奔赴,“公立筑基”经历了从散到聚、从线下到云端、从局部到全域的三个转变,每一步都是对昭觉教育深度与广度的不断探索,也是对两地教育均衡发展愿景的执着追求。2017年-2020年,涪城区先后50余名支教教师跨越彝山涪水,分别在昭觉县东方红小学、民族中学等10余所学校扎根支教。2021年以来,随着全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涪昭教育帮扶也迈入了提质增效的新阶段,先后100余名支教教师集中在谷克德中学、城北镇沐恩邸小学开设“涪昭班”、打造“校联体”,使涪城区优质教育理念及管理模式在昭觉落地生根。2023年,依托“互联网+”战略思维,涪昭两地共同投入660万元建设22个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成功搭建涪昭“智联体”平台,涪昭教育帮扶开始由线下传统帮扶转变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化帮扶模式,昭觉师生在家门口也能与涪城师生共研一堂课、共上一堂课。今年,教育帮扶再启新程,《涪昭帮扶共同体教育提质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8)》开始实施,局部帮扶正式升级为学区化全域帮扶。
昭觉教育的成功蜕变,既离不开脱贫攻坚时期公派支教的“一枝独秀”,也离不开东辰教育入驻昭觉后,公民融合帮扶的“两翼齐飞”。2022年,涪城区及时把握昭觉教育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型需求,精准结合东辰教育从“育精英”到“兴乡土”的发展需求,通过深入调研、多方协调,引导四川省东辰教育集团进驻昭觉,开创公民融合教育帮扶全新模式。经过3年的创新探索和不懈努力,如今“东辰班”已经成长为一支拥有70余名骨干教师、28个“东辰班”(其中初中班16个、高中班12个)和来自本地1500余名学生的教授体系。3年来,东辰教育集团始终给予昭觉“东辰班”全方位支持:倾心倾力培养70余名优秀教师使其成为引领昭觉教育发展的骨干标兵,共享精品课程、题库及教研资源,移植备课制度,复制统一管理体系,定期开展线上线下联合教研,派驻骨干教师驻点指导,组织昭觉师生到本部跟班学习等。通过“资源通、制度通、管理通”的深度协作,“东辰班”教育教学质量实现跨越式提升,成功构建昭觉县拔尖人才培养高地,成为引领当地教育创新发展的示范标杆。
下一步,涪昭双方将持续以“涪城教育引领+昭觉教育响应+带动昭觉教育全域发展”的“1+1+N”理念为引领,继续深化公民融合教育帮扶模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乡镇学校延伸。通过制度共建、标准共循、人才共育的协同机制,移植东辰教育精细化管理模式,实现管理体系本土化创新,助力学校管理效能显著提升。公立“涪昭班”聚焦中小学教育质量提升,通过“示范教学+梯队培养+教研引领”模式,夯实教育基础,筑牢发展根基,持续为县域优质初中、高中输送优质生源。民办“东辰班”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持续深化打造拔尖人才培养高地。以公民融合、“双轨并行”的教育帮扶模式,利用名师引领、资源共享、校际联动等举措,形成全面提升、重点突破的发展态势,为昭觉教育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