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宜宾市加快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和成渝地区经济副中心深入推进,来宜就学、就业、经商等少数民族人口不断增多,宜宾市通过三项举措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始终保持了全市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是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多方学习考察,借鉴外地城市民族工作先进经验做法,切实完善工作机制。2018年,市民宗局等相关负责同志到云南省、泸州市等地学习考察,充分借鉴外地市经验、紧密结合宜宾市来宜求学、经商、旅游少数民族群众多,毗邻地区彝族群众跨区域流动性大特点,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统筹协调机制,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法措施,保障必要工作经费,为做好相关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是不断完善工作机制。聘请叙府律师事务所担任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法律援助服务,解决了甘孜、阿坝藏族在宜劳资纠纷,凉山雷波县彝族在宜工伤等事宜,多次与乐山、凉山民族工作部门会商,专题向省民宗委请示报告解决毗邻地区彝族流动人员社会保障和脱贫攻坚问题。会同市人社局、市场监管局、公安局等工作部门建立了流动少数民族人员服务管理协作机制,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形成了流动少数民族人口服务管理的强大合力。选择聘用政治素质好、有一定文化水平、懂汉语及少数民族语言、热心于民族工作的少数民族人员作为志愿者、信息员。与少数民族群众定期进行沟通协商,了解掌握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思想状况和诉求,及时提供服务和帮助。
三是切实提高服务实效。下沉工作力量,主动上门服务,扎实开展社区、村社民族工作。建立健全少数民族流动人员信息台账,设立少数民族联络点、服务站、法律援助中心、热线电话等,加强对外来少数民族在就业、就学、就医、维权等方面服务指导。加强对少数民族群众的走访、慰问。街道、社区、村社干部与辖区流动少数民族群众建立一对一联系帮扶对子,慰问因灾、因病困难少数民族流动人口12人,发放慰问金1.9万元。每逢重大节庆,特别是重大民族节日,走访慰问困难家庭,实施“一助一”、“多助一”结对帮扶,及时解决流动少数民族群众的各种困难。
(宜宾市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