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统战工作 > 民族宗教 > 民族工作动态 > 正文
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德阳通用电子科技学校
http://www.sctyzx.gov.cn/  (2020-10-09 20:26:05)  来源:四川在线

德阳通用电子科技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四川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德阳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学校占地面积300余亩,建筑面积近7万平方米,现有学生6000余人;自2014年承担彝区“9+3”学生免费教育计划任务,现有“9+3”学生1668人,主要来自四川省凉山州、攀枝花等地。学校共有少数民族学生1625人,涵盖彝族、藏族、羌族、蒙古族、回族等12个少数民族族别。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各民族学生团结和谐、共同进步,培养了一大批少数民族学生人才,在全校师生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高度重视,完善组织领导。学校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与罗江区教育、区民宗局建立了协商制度,争取工作指导和支持,为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服务管理提供坚强保障。学校成立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分系成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小组,由系处长担任组长;成立了彝区“9+3”办公室,一名副校长负责“9+3”学生日常工作,各系指派一名熟悉民族方针政策和“9+3”政策、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9+3”工作联络员,直接联系各班主任和“9+3”学生;建立和完善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组织网络,从组织上保障了创建工作有效开展。

强化宣传,提升团结氛围。制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计划,每学期召开民族团结教育暨“9+3”工作政策学习专题会议,做到民族方针政策、“9+3”工作要求、民族团结进步知识教职员工全知晓。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平台、黑板报、宣传栏等载体,在师生中全覆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在全校师生中形成“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相互离不开”的深刻认知和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

提供平台,培养展示才能。学校成立各类社团30余个,让各族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树立自信。如彝族和藏族学生喜欢打篮球,学校每学期开展篮球联赛,篮球技术出众的藏族学生扎西拉么和索朗卓玛、回族学生杨鑫、彝族学生白古几等成为校篮球队主力,连续三年夺得德阳市中等职业学校篮球联赛冠军。爱好舞蹈和唱歌的少数民族学生,成为校园大小活动演出中的活跃分子,深受同学们欢迎。

彝族新年期间,学校举行篝火晚会欢庆新年,师生们吃着坨坨肉,围着篝火跳着舞蹈,浓浓的师生情荡漾整个校园。每年“9+3”新生入校,学校都要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每个学期末,学校举行表彰总结大会,表彰一批成长进步明显,在维护校园民族团结进步方面的优秀少数民族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凝聚了师生感情,增进了各民族学生的情谊,形成了民族团结和谐一家亲的好局面。

真情关爱,促进深度互融。认真落实省、市、区“9+3”学生免费教育计划,将“9+3”专项资金用在刀刃上,修建了近4000平方米的汽车维修实训楼、高铁实训基地,在教室安装了空调等,改善了办学条件。真心为少数民族学生纾难解困。2016年彝族学生韩波身患白血病,学校积极争取市、区相关部门支持,为他争取到德阳市教育、民宗部门慰问金2.5万元,并鼓励他树立战胜病魔的勇气和信心。病愈后,韩波同学重返校园学习,于2019年7月顺利考入高职学院。开展“一帮一”爱心援助活动。校领导、老师与彝区学生一一结对,开展常态化思想交流与困难帮扶,以提高学生素质、规范学生行为。近三年来学校自筹资金5.52万元,资助69名贫困少数民族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截至2019年7月,学校共培养了三届彝区“9+3”毕业生,其中115名“9+3”学生考上高职学院,升学率达到99%;就业率达到97%,部分“9+3”毕业生在北京福田汽车、京东商城、成都微宏动力等知名企业工作;另一部分“9+3”毕业生回家乡,成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生力军。如12级彝族学生惹联日且被昭觉县公安局招录,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商务专业毕业生吉木莫肥喝回到家乡金阳县,开网店做电商,销售家乡的青花椒、苦荞茶等土特产,年销售110万元,助力家乡脱贫攻坚,被村民选举为村主任。

(德阳市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