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统战工作 > 民族宗教 > 民族工作动态 > 正文
【达州】宣汉:“五强化”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高配版”
http://www.sctyzx.gov.cn/  (2023-04-02 19:33:53)  来源:四川统一战线

2023年1月,宣汉成功创建为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示范县命名后,宣汉县守正创新,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力打造创建工作“高配版”,开启巩固提升和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县的崭新征程。

强化组织领导 打造体制机制“高配版”

成立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选拔6名优秀干部专职负责巩固提升办工作。研究制定《宣汉县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工作职责,将民族工作列为县委目标、县政府绩效考核,将分值由1分提高到1.5分,并持续开展专项工作巡察。保障每年预算民族工作经费1000万元,计划设立民族团结进步基金200万元,持续推行民族工作月清单制度,并开展实地抽查、电话访谈、年度述职评议等。形成县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统战牵头抓总、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强化宣传教育 打造文化认同“高配版”

设立“民族团结进步集中宣传月”,广泛开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成果展等活动。构建宣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教育常态化机制,并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持续做好创建进机关、乡镇、学校、医院、企业、景区、小区、宗教场所“八进”活动。借助“一县成军”红色教育基地、“罗家坝遗址博物馆”全国巴文化高地、各族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王维舟纪念馆,开展体验式、沉浸式学习教育,受众2.3万人次。同时深化“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推进广播、电视、微信、微博和抖音等全媒体多点融合,打造全覆盖宣传矩阵,不断提高民族团结进步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累计刊播稿件570条(次),制发宣传海报、H5、专题片、宣讲微视频等270余张(个)。

强化品牌创建 打造示范引领“高配版”

持续深入推进民族团结示范岗、示范科室、示范家庭等“民族团结细胞工程”,大力实施民族团结“好居民”“好邻居”“好员工”等微行动,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使民族团结渗透到社会的每个神经末端,涌现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土家族村支书李永太、“全国最美家庭”援彝干部李成家庭和贺桂芝家庭、“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商月红、“中华孝亲敬老楷模提名奖”符纯珍、“全国五好家庭”曹正清家庭、“四川省巾帼建功标兵”范红英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倾力打造“小蜜蜂宣讲队”“民族团结帮扶基金”“文艺轻骑队”等特色群众服务品牌,延伸打造“同心学堂”“民俗文化传习所”等特色实践项目150余个。

强化共创共建 打造交往交流交融“高配版”

扎实开展“青春相约、缘聚宣汉”联谊交友活动,为各民族青年才俊搭建交流互动平台。每年分批组织全县中小学生到巴山大峡谷民族地区开展“暖冬巴文化研学”等活动,通过参观文旅扶贫展示馆、体验民俗技艺,推进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创新建立“科级及以上领导与少数民族学生一对一联系帮扶机制”,让涉藏地区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一家亲”团结氛围。目前累计为涉藏地区培养优秀毕业生280余名,一大批优秀人才走向全国、留在宣汉、返回家乡成为栋梁之才。同时,组织派遣卫生、农业、教育等多个行业领域的干部人才到阿坝州进行援助,涌现出“把彝族同胞孩子当成自己亲生骨肉”的援彝干部李成、“夫妻携手当好彝族同胞健康守护神”的援彝医生张国华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使跨越万水千山的民族团结情谊历久弥坚。

强化依法治理 打造防范化解风险隐患“高配版”

优化升级县、街道(乡)、社区(村)“三级网络”管理体系和预警机制,联合各相关部门全面排查梳理风险隐患,定期分析研判,做好管控处置。推行“党建+民族工作”模式,创新“545”基层民族工作法,建立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制度遇困难必访、重大节日必访、生病住院必访、红白喜事必访“四必访”制度。在民营企业和务工点建立“红石榴之家”服务站,在社区服务管理框架体系中嵌入民族工作内容,全面提升少数民族群众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服务质效。建立村级法律援助工作站,采取矛盾纠纷部门协同、多元化解机制和“一案一策”制度,及时妥善处理矛盾纠纷,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全县连续10年来无一例“民转刑”案件发生,无一起因涉及民族因素矛盾纠纷引发的社会矛盾,各族群众更加紧密团结,民族关系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