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统战工作 > 民族宗教 > 民族工作动态 > 正文
四川探索做好城市民族工作——“两项标准”串起“千条线
http://www.sctyzx.gov.cn/  (2023-07-11 15:44:20)  来源:中国民族报

四川川是民族工作大省,每年有500多万人次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就学就医、务工经商、定居生活等。随着各民族跨区域流动加速、少数民族群众向城市聚集发展和民族地区自身城市化进程提速,城市民族工作对四川民族工作全局的影响越来越大。

如何顺应时代要求,创造各民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条件,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成为四川民族工作需要解决好的重要课题。

2022年,四川省民族宗教委制定《四川省城市民族工作标准(2022年版)》和《四川省社区民族工作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两项标准”),串起了城市民族工作的“千条线”,推动了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升。

聚焦痛点,破解城市民族工作难题

城市已成为民族工作的重要阵地。新时代的城市民族工作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

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四川省民族宗教委再一次拿起来了我们党的传家宝——调查研究。

2021年3月,在四川省民族宗教委牵头下,组成由成都、自贡、攀枝花、德阳、绵阳、广元、雅安等7个城市民宗局和省民族宗教委有关处室负责人组成的调研组,聚焦城市民族工作的关键性难题,深入四川省两个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绵阳、攀枝花开展城市民族工作调研。

在攀枝花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东区阿署达村、盐边县傈僳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绵阳市南塔路社区、税务局机关城市民族文化走廊……调研组与两市机关干部、学校教师、企业管理人员、社区工作者、不同职业的各族群众交流座谈,广泛听取建议意见;召开调研组座谈会,交流城市民族工作好经验好做法,分析工作薄弱环节。

调研组用“解剖麻雀”的方法,调研了16个点位,力图找准城市民族工作的问题短板、研究破解路径。

在总结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经过深入调研,调研组发现了四川城市民族工作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服务管理经验不足。如何协调城市公共资源分配,让各族人民共享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成果,对城市民族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体制机制运转不灵。城市资源要素统筹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合力。

——服务供给质量不高。搭建各族群众参与城市建设发展的渠道,帮助各族群众在城市立足,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成为城市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

……

梳理好这些问题,对如何做好城市民族工作思路越来越清晰,调研组向四川省民族宗教委提出了建议。2022年8月,“两项标准”出台。“制定‘两项标准’是进一步提升城市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按照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的原则,推进城市民族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建设的积极探索。”四川省民族宗教委城市散居处处长韩荣说。

“两项标准”把近年来四川城市民族工作取得的经验做法进行了梳理归纳、总结提炼。同时,围绕新时代民族工作5项重点任务,在城市民族工作标准设置20项具体任务、10项保障措施,在社区民族工作标准设置21项具体任务、4大类保障措施。

聚焦主线,合力构建城市民族工作新格局

“两项标准”明确,要在体制机制上加强党对城市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和民委委员制成员单位、各类协调机制的积极作用,凝聚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合力。提出了宣传引导、示范创建、服务供给、活动载体、信息化建设、风险防范、保障与评价等工作重点。

今年3月,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民宗局与当地藏学研究会组织辖区内藏族群众在北纬30度广场共庆藏历水兔新年。这是雨城区落实好“两项标准”确定的各项工作规程的举措之一。

为全面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雨城区加强联动共享,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依托区便民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文化站等阵地,增设“双语服务”窗口、打造民族团结活动室等,2022年举办文艺汇演、交流沙龙、知识竞赛等50余场次,各族群众参与3.2万余人次,为各族群众搭建便捷的生活学习交流平台。

“两项标准”提出,着力把城市建设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突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解决“做什么”、突出坚持依法治理解决“怎么做”、突出履职尽责和推进社会化解决“谁来做”。

攀枝花在此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麦托合提·依斯拉木的家乡在新疆和田县伊斯拉木阿瓦提乡,1998年,他和家人一同来到了攀枝花这座因“三线建设”而生的移民城市,并把家也安在了这里。

如今,他开起了烧烤店,专营新疆风味烤羊肉串和馕饼。

2020年9月,麦托合提·依斯拉木的小女儿凯丽比努尔到了上学年龄,在当地民宗部门、社区帮助下顺利入校就读。此前,他们一家人租房住,为了方便女儿就近上学,2022年7月,麦托合提·依斯拉木一家购入了新房,还在攀枝花市东区上了户。

“有政府帮扶,我的日子越来越好过。”麦托合提·依斯拉木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高兴地说。

结合《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具体要求,“两项标准”从解决就学就医就业社保入户等各族群众关切的民生问题着手,融入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工程,明晰基本公共服务清单,促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

生活环境整洁温馨、社区活动多姿多彩、民族团结进步氛围浓厚。这两年,家住成都市金牛区西岸观邸小区的居民张德均目睹了社区日新月异的变化,道路越来越干净,活动越来越丰富……可在几年前,西岸观邸小区还常被居民戏称为“稀烂观邸”,存在业主投诉多、矛盾纠纷多、治安案件多的“三多”问题。

“要把着力点放在社区,推动建立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为破解这一难题,郎家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和各民族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建立组织联建、事务联议、活动联心的“三联”机制,构建“多机构共治、多资源共建、多民族共融”的“石榴籽”小区格局,就地化解矛盾纠纷,打造了民族事务治理与基层社区治理、社会综合治理“三治相融”的典型样板。

“两项标准”紧盯社区夯实工作基础,打牢城市民族事务治理根基。把城市民族工作着力点放在社区,工作保障下倾,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紧贴各族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期盼,创新推进民族事务治理进社区有形有感有效,建设一批叫得响、立得住、可推广的高品质和谐宜居的各民族互嵌式幸福社区,让城市民族工作的根基更扎实。

聚焦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推进城市民族工作

蜀汉街社区是成都市多民族共居社区之一,也是重要的民族用品商贸区和物流集散地。来自四川阿坝州的藏族姑娘色俄初,便在这里成立了自己的服装品牌——德戛纳藏族服饰。

前两年,与蜀汉街社区绝大多数创业者一样,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色俄初的店铺营业额有所下滑。“与其坐等,不如主动出击。”看到线上消费掀起的热潮,一向很有商业头脑的色俄初决定尝试线上直播带货。

上阵拍视频、维护粉丝群体……忙忙碌碌中,色俄初一直没有摸索到正确的运营方式。正当她一筹莫展之际,“蜀汉智慧商业联盟”的成立,给她带来了新的曙光。

为进一步服务好辖区400多家商铺,用温暖服务搭建“同心桥”,社区成立多民族商业联盟,搭建起服务、经济、信息和技术领域的合作互助平台,提供普法宣传、政策咨询、证照办理、接诉即办等全方位服务。

“联盟不仅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还有公共的直播间供有需要的群众使用。”加入联盟后,色俄初不仅学到了技能,还将经验教授给其他商家,教大家如何选品、介绍、宣传等,带动其他商家一起开线上直播、抖音小店,扩宽销售渠道。

蜀汉街社区各族群众守望相助、携手奋斗为当地商贸繁荣发展、群众致富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色俄初的直播间每场在线观看人数都超过千人,每场直播的成交额也能达到5000元以上。

一个个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就是四川不断推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两项标准”促进了四川城市民族工作新变革。同时,把城市民族工作置于国家治理体系中定位发力,进一步增强城市民族事务治理效能,促进了城市民族工作融入治理新体系。四川由此探索建立起了“横向联动、纵向贯通和跨区域协作”的工作机制,“一站三员三化”(“一站”即在社区成立民族工作服务站;“三员”即信息员、宣传员、调解员;“三化”即管理网格化、服务多元化、保障制度化)的工作载体,“微组织、微窗口、微热线、微活动”的四微服务模式,“工作机制长效化、阵地建设标准化、宣传教育立体化、交流活动多样化、服务解困精细化、管理疏导法治化”的“六化建设”等做好城市民族工作的经验和举措,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中国民族报记者 周宛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