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攀枝花市各级统战、民族宗教部门按照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以“一二三四五” 疫情防控工作法竭尽全力做好全市宗教领域防控工作,确保全市11万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确定“一个目标”。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统战、民宗部门确定一个目标:保证宗教教职人员、信教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2月24日,全市各级统战、民族宗教部门的所有领导和宗教工作干部立即停止休假,全部返岗投入宗教领域疫情防控阻击战,没有怨言,没有牢骚,只有坚守和全力以赴。
做好“二个宣传”。统战、民族宗教部门和宗教领域两个层面齐动员、广部署,广泛对广大信教群众开展防疫知识和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一是统战、民族宗教部门做好宣传引导。印发《致全市宗教领域的倡议书》等三封信和四个文件,发挥宗教团体积极作用,建立完善管理部门与宗教界之间及宗教界内部微信群等联系平台,通过张贴告示、QQ、微信、短信等方式广泛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和政策、法律、法规,号召宗教领域秉持大爱、携手同心、共度时艰、阻击疫情。二是宗教领域做实自我宣传。全市性宗教团体和活动场所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宣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和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尽力覆盖全市近11万信教群众,做到信众家喻户晓。宗教界自发为防疫工作捐款137102元,捐赠食油42桶。
抓住“三个关键”。抓住场所、活动、人员三个方面,就抓住了防疫工作的关键。一是扎牢活动场所这个“口袋”。1月23日下午,立即通知各县(区)和重点宗教活动场所实施全面关闭。二是系紧宗教活动这个“扣子”。及时通告停止一切宗教活动,包括僧人早晚课等。三是拴牢人员这个“带子”。把好“三个关口”、做细“三个登记”,即外来人员不入场所关、留守人员不出场所关、购买必需品固定人员关和场所留守人员登记、消毒情况登记、蔬菜食品等来源登记,确保不存在人员流动、管理有序。返攀人员必须实行“三报告”,即报告宗教团体、报告县(区)民族宗教部门、报告村(社区),做好隔离,抓好跟踪,确保底数清,情况明。
实施“四级联动”。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同下一盘棋,上下联动,紧密配合,做到场所关闭、活动停止、人员不聚集,所有场所全覆盖,排查、检查、指导和解决困难一条线。全市关闭69个场所(含乱建小庙),跟踪监管已取缔基督教私设聚会点34个。
做到“五项保障”。一是建立领导机制。各级党委、政府将宗教领域防疫工作纳入统筹部署,成立宗教领域防控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和协调。二是细化措施办法。印发《攀枝花市宗教活动场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操作指南》,开动“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的快车,明确责任人、工作要求,实行分片包干、每日报告制度。三是强化物资保障。统战、民族宗教部门协调为活动场所解决防疫物资,消毒液2098斤、口罩492个等重要防疫物资和12000余元的生活物资,为31个活动场所和152名场所留守人员提供了防疫及生活保障。四是落实人员职责。建立健全责任制,明确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职责和领导、工作人员等各个岗位职责。五是强化检查指导。市宗教领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派出3个暗访组,不定期对各县(区)疫情防控工作进行暗访,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各县(区)对辖区内场所实行全覆盖巡回检查指导,确保活动场所疫情防控工作落地落实;各乡镇(街道)、社区实行场所每日检查和报告,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攀枝花市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