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统战工作 > 民族宗教 > 正文
【广元】嘉陵江上新生村 旗扬古道越千山
http://www.sctyzx.gov.cn/  (2020-11-19 21:20:54)  来源:同心四川
分享到: 更多

夏日炎炎,位于秦岭南麓、嘉陵江上游、川陕结合部的广元市朝天区大滩镇新生村,天高云淡,草木葱茏。依山而建的房屋有序排列,道路干净、整洁。这个素有“人间净土”“秦蜀桃源”之称的村庄,先后被命名为“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寨” “四川省四好村”和“省级传统村落”,2017年3月又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新生村通组公路

一步一脚印,新生村在“四化联动、创新驱动、绿色牵动、开放带动、共享推动”的实践中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用勤劳和智慧,浇灌出一朵幸福、文明、和谐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之花,光芒闪耀。

阵地新 彰显核心价值观

秀美新生,仙气氲氤,无限风光。举目兮,高峰挽低峰,群山环主岭,青山隐隐;远眺兮,两峡拱一村,一湾连九井,碧波泱泱。水泛涟漪鱼翻浪,目盈绿野霞满乡。村舍雀跃,十里龙骧。”(粟舜成《新生村赋》)

溯嘉陵江北上,我们来到大滩镇九井湾,这里是新生村民俗餐饮一条街,有7家清真餐饮店,村委会、村史馆、文化广场也居于其间。

走到哪里,都会听到一个声音:“现在的新生村与过去是天壤之别,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村党支部书记穆国军介绍,新生村幅员面积十余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382户,总人口1270人,其中回族近400人,是一个回汉杂居村。在 “新村建设”和“强村行动”中,政府相继为新生村投入资金2600万,通组道路全部硬化拓宽,建成67口微水池、微水窖,铺设2.3万米饮水管,建新村修公路,打造风貌整治环境等等,这是该村的硬件建设。在软实力方面,该村也非同寻常——“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寨”“四川省四好村”“四川省传统村落”几个金字招牌熠熠闪光。

新生村寨门

村北头是大滩小学,崭新的4层教学大楼紧贴山峦,围墙外的操场与村上的九井文化广场共用。在新生村的公共场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宣传标语让人印象深刻。

继续向前,我们来到了村史馆,朝天区委统战部副部长赵文先正在布展。

新生村是朝天区区委统战部的帮扶持,2018年底脱贫后,新生村正在农旅文融合发展方面下深功夫。新生村有“五特”,即区位特殊、文化特古、产业特壮、民风特纯、活动阵地特新。赵文先骄傲的向我们介绍:“据了解,民族村建村史馆在四川只有4家。在川北,新生村是第一家。”赵文先亲自设计 “操刀”,他要让村里的“历史古迹活起来、励志故事动起来、好风尚传下去”。

存史、育人,在这一块阵地,朝天区把村史馆的功能发挥到极致。

历史古 民族文化大融合

古栈、古渡、古驿、古墓、古寺、古祠、古匾、古器、古籍、古树,这是新生村的“十古”文化,村史馆图文并茂地尽数罗列。正如大门楹联所述:“古驿乾坤大,新生气象和”,或许这就是新生村高质量脱贫的文化基因和内生动力。

精美的砖雕建筑

新生村古树

先秦时期,新生村九井弯便有先民居住。唐代朝廷在此开凿了九口盐井,以供川北、陕南一带百姓食盐之用,九井湾因此得名。

朝天区是四川北大门,而大滩镇则是朝天区的北大门,秦蜀古道咽喉锁钥,嘉陵江水路入川的观音阁古栈道、第一驿九井古驿、第一渡大滩古渡以及宋淳熙年间利州提刑张曩容开凿九井驿三巨石疏通河道的渔郎阁等等,均位于此段,可谓文化底蕴深厚。穆国军带我们沿嘉陵江原址踏勘,凭江沉思,想象曾经的繁忙与荣光。

九井驿遗址

古墓、古寺位于新生村7组。于清康熙年间所建,均位于九井湾半山腰。驱车上山就会发现这里回族村民居多,民族风情浓郁。

九井拱北高大宏伟,回族手工水墨砖雕技艺精湛。一眼望去,整栋建筑有平面雕、浮雕、透雕、圆雕、阴刻;细看每一幅雕塑,内容丰富多彩,博采中国本土文化元素,如渔樵耕读、多子多福、荷塘清趣、五老观月等内容。

产业旺 两主一辅奔小康

下山的路上,一辆大型卡车横在路上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原来这是来新生村购买黄牛的。卡车开走后,我们顺便参观了哈志友的养牛场,依山而建的两个标准化养殖场有900平方米,共饲养了109头牛。

新生村“朝天核桃”

朝天区境内山地占90%以上,大滩镇特别是新生村则是100%的山地,山坚水硬,土地稀少。“山高摔死鸡,水急不养鱼,上山碰鼻子,下山蹭钩子(屁股)”,这些民谣就产自大滩镇。自1998年退耕还林至今,目前新生村三分之一的村民没有一寸耕地,只有山林,于是就形成了以核桃种植、牛羊养殖为主,乡村农家乐、外出务工为辅的二主一辅产业发展模式。

新生村牛羊养殖成规模

大山深处难得有一块平地,种养业的发展不是一件易事。哈志友的标准化养殖场都是依山就势垒砌而成。为了搞好养殖,哈志友还贴山建了临时住房,总投资好几十万元。如今,他的养殖场平均每年出栏牛约80头,收入约80万元。

65岁的回族村民穆培志也没有耕地,只有山林,他家子女出门务工,老俩口在家发展产业养羊、养鸡,加上传统核桃产业,在山下江边的民俗餐饮一条街开办清真农家乐,每年纯收入超过10万元。家里的三四十头羊放在山上,基本不用管,在瓶里装上包谷,每晚手摇矿泉水瓶,羊儿听见招呼,就会自动归圈。

在他们的带动下,一些贫困户也跟他们学习养殖技术。因车祸失去劳动力致贫的汉族贫困户刘志华,2015年跟着哈志文学习牛羊养殖,如今他的年纯收入超过了4万元。据村支书介绍,目前新生村已有12户回、汉群众开始标准化养殖,年存栏牛300余头,平均每户年增收3万元。

46岁的汉族村民谢廷文,在外务工小有成就,当起了包工头。但他心里一直想着带着村里人尤其是贫困户一起致富,于是他每年都带领20余名回汉群众外出务工,人均年收入超过5万元。

据大滩镇镇长赵强介绍,近年来新生村新建砖混圈舍12户1800余平方米,养殖山羊570只,肉牛306头,种植核桃1248亩,发展清真特色餐饮店7家。通过“两主一辅”产业发展,2018年新生村贫困户全部脱贫。

民风淳 向上向善正气扬

39岁的马超轩,已经做了19年回族阿訇,最近又当选新生村7组组长。阿訇的主要职责是带领穆斯林做礼拜,并在做礼拜之前向穆斯林授课,讲解伊斯兰教教规教义,传播党和国家有关政策;通过解经讲“卧尔兹”,教育穆斯林群众知法守法,做一个合格公民,还要懂得教规宗旨,做一个合格的穆斯林,如:孝敬父母、团结帮助邻居、节约食物等,这些都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致,新生村回汉群众也相处融洽。

虽然在饮食习惯上,回族、汉族有所不同,但他们彼此尊重、包容。若汉族遇婚丧嫁娶摆宴待客,会同时置办回、汉两种席桌。如今回汉通婚,夫妻相处的秘诀也是相互尊重彼此谦让。

小家和谐了,大家自然融洽。

“新生村从无上访现象,从未发生违法事件,更无刑事案件”,朝天区委常委、区委统战部部长、区政法委书记、区总工会主席甘兴礼说,新生村获得的表彰与殊荣都是最好的证明,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要求,新生村村民一直在践行。

在诸多殊荣面前,村民们说都是有了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帮扶单位的干部们则说,新生村村民做事心特齐,大家相互帮助,事事都能落到实处。

新生村回汉杂居,但彼此尊重,民风淳朴,村民之间大事小事互相帮忙,都舍得使劲,且不计回报,相处十分融洽。

新生村民居

“向上向善”,穆国军一语道出真谛。他说在不同民族的交往中,大家取长补短,慢慢形成了这个共同的价值取向。向上向善,就是该村生生不息的源泉、高质量脱贫的内生动力。

新生村于1950年设立,初名“白家村”,1957年改名“新升村”,1984年更名“新生村”,蕴含革故鼎新、生生不息之意。今天的新生村,有着更丰富的“新生”内涵和外延。

北望阳平关,古栈云飞扬;南俯巴蜀路,嘉陵水汤汤。唐置九井名驿,今筑大道康庄。全国回汉同心筑梦之典范,全省民族团结进步之榜样;中国少数民族之特色村寨,西部传统村落之文化滥觞。历经千年风雨,荣辱不惊;穿越万里时空,古韵流芳。”(粟舜成《新生村赋》)

我们坚信,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载着“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荣誉和动力,新生村一定能够踏着更加坚实的步伐,迈向美好未来!

(作者:粟舜成 熊芙蓉  朝天区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