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统战工作 > 民族宗教 > 正文
绽放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多措并举擦亮民族工作品牌
http://www.sctyzx.gov.cn/  (2022-10-18 14:31:23)  来源:中新网

四川省藏文学校内,认真听课的学生。 高嘉琪 摄

中新网成都10月18日电 (岳依桐 何芦恒 高嘉琪)“园区工作人员有汉族也有彝族,园区的良好发展,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各民族同胞团结在一起,勤劳致富,日子越来越好。”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伍合村1200亩油橄榄迎来丰收,园区负责人俄尔五呷行走在田间,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去年园区总产值达600多万元,大家都对今年的收入充满期待。”

近年来,特别是2020年被纳入四川省首创实施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程后,伍合村立足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融的实际,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工作,村庄面貌发生了喜人的变化。伍合村的变化,只是四川创新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程成效的缩影。

汇泉路社区一角。 高嘉琪 摄

汇泉路社区一角。 高嘉琪 摄

四川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家园。如今,这里生活着15个世居民族,56个民族成分齐全,有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第二大藏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各民族同胞守望相助,亲如一家。

四川把全面深入持久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全省民族工作的重要抓手,与促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2020年以来,四川首创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程,进一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规范化、系统化、实体化,取得了丰硕成果。

截至2021年底,四川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58个,省级示范区、示范单位700个,省级及以上示范区、示范单位实现全省21个市州全覆盖。凉山、甘孜、阿坝三个民族自治州全部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首创”“率先”“领先”,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民族工作屡有探索创新之举。“这离不开党对民族工作的坚强领导,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构建完善的新时代民族工作新格局。”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

四川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程在各民族聚居的城市社区中,也发挥着巨大作用,目前四川已建成88个省级以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今年9月,四川城市和社区民族工作迎来新变化,《四川省城市民族工作标准(2022年版)》和《四川省社区民族工作标准(2022年版)》正式下发执行。

伍合村的油橄榄种植基地。 高嘉琪 摄

伍合村的油橄榄种植基地。 高嘉琪 摄

生活着汉族、回族、蒙古族、朝鲜族、彝族、赫哲族、满族等8个民族居民的成都市锦江区汇泉路社区,正是通过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相结合,让民族团结的“石榴树”在此枝繁叶茂。

“社区平时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让邻里之间更加亲近。”汇泉路社区纳西族居民张捷说,从云南到成都定居的5年多以来,自己越来越感受到家的温暖。“生活方便、邻里和谐,社区工作人员也很关心我们。我了解到很多其他民族的文化,也和很多人交流了我们纳西族的文化,感觉挺好的。”

汇泉路社区党委副书记刘兰介绍,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是各民族民众共同生活的家园。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程的框架下,社区每年举办超过200场活动,旨在让社区各族民众和睦相处,亲如一家,邻里来来往往,感情越来越深,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值得一提的是,在学校中,四川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程的实施,也积极促进了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引导各民族学生同学习同进步同成长,形成共同价值取向。

琅琅读书声从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的四川省藏文学校中传来。该校是一所能较完整、系统学习藏族传统优秀文化的双语教学中等专业学校。近年来,四川省藏文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不断增强师生的认同感、归属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理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我希望能成为一名主持人,把家乡的文化、特色产品宣传出去,让它们走出大山,为家乡发展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四川省藏文学校2020级4班学生康珠翁姆说,作为当代青年,自己将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己任。

甘孜藏族自治州政协常委、四川省藏文学校原副校长牛麦泽翁表示,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培养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提高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不断探索新形势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广元树人中学也是示范学校的典型代表之一。该校构建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遵循和评价标准的独特民族教育育人体系,创新实施“专递课堂进学校”“联合教研进课堂”等品牌教学模式,促进各民族师生、民族地区和散居地区师生跨区域团结互助、共同发展。

四川在各行各业持续打造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为促进各族民众交往交流交融搭建重要平台。如宣汉县创造了“一景扶贫”鲜活经验,团结凝聚各民族干群力量共同开发建设巴山大峡谷文旅扶贫示范区,以文旅融合发展带动各民族民众在实现脱贫奔康、走向共同富裕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旅扶贫助力民族地区发展”经验做法入选世界旅游联盟减贫案例。

通过实践,四川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程已经成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乡村振兴、生态文明、教育卫生、文化旅游、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有效载体,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程实施至今,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四川各族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据介绍,未来,四川将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中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完)

(省民族宗教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