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各地统战工作 > 南充 > 正文
【南充】顺庆区双桥镇凤凰村:荒山成“致富山” 废塘变“聚宝盆”
http://www.sctyzx.gov.cn/  (2023-06-19 21:03:11)  来源:四川统一战线

南充市顺庆区第七次党代会提出,要按照“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总体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十大行动”,精心描绘“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画卷。要综合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因素,科学布局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坚持“多点多极、特色鲜明、示范引领”原则,突出产业发展导向,完善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培育打造芦溪、李家、双桥、新复等一批特色集镇。

凤凰村位于顺庆区双桥镇,2020年经村级建制调整后,原袁家沟村与原彭屋村合并为凤凰村,该村是乡村振兴脱贫村,全村共7个社,村民941户,2683人。在2019年前,因年轻劳动力流失,该村背后的山上大多数都是荒地。2019年,该村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业主建设柑橘产业园,次年底,村集体合作社购买一批鱼苗投放到山下水塘,科学养殖管理。曾经的荒山成了“致富山”,曾经的废塘变为“聚宝盆”,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幸福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开荒山种柑橘 村民走上致富路

2019年,出生于1979年的四川眉山女教师史雪芳经顺庆区农业农村局推荐,与丈夫一起来到了凤凰村,由于夫妻双方家庭对柑橘种植有多年经验,在经过初步考察了解后,夫妻二人对凤凰村信心满满,成立了南充市顺庆区楠甜柑橘生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凤凰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同年5月,史雪芳在村1社、6社承包了200多亩土地,在经过反复思考后,夫妻俩选择了晚熟柑橘初见品种进行种植,前前后后约栽种了4000余株柑橘树,共投资了上百万元资金进行园区开荒、建设、果树种植及维护。

凤凰村柑橘园

靠山吃山不仅让史雪芳找到了“致富果”,凤凰村的村民同样有了钱赚。村民苏德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在柑橘园上班,一年的工资是1万多元,加上分红,年收入能有2万多元。

“2019年园区建设后,我就在这里上班了,老板经常指导我一些种植、管护知识,现在酬劳应该是园区最高的,一年大概35000元左右。”村民袁正林笑着说到。

据了解,2022年柑橘产业园总共采收了10万公斤左右,总产值100万元左右,预计今年产量还将继续递增。

种藕又养鱼 水塘变成“聚宝盆”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两天,凤凰村村委会门口的荷花开得正艳,接天荷叶如碧绿绸缎,在水天一色的交映下亭亭玉立。放眼望去,那碧玉托盘似的荷叶,也掩盖不住初夏的花苞展露身姿。谁能想到,这里几年前还是一片荒田。

凤凰村莲藕产业

种植莲藕,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主动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优先雇佣有就业意愿、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就业,提高脱贫人口收入。

凤凰村利用水资源栽种莲藕的同时,还开发了养殖鱼塘,增加农民收入。

鱼塘镶嵌在两座山中间,足足有50余亩,雨水直接通过山间汇聚于此,常年没有干涸,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造就了这个水塘的水草植物异常丰富,俨然一个天然的养殖基地。

凤凰村鱼塘

2021年4月,凤凰村村集体合作社发现了这一潜在的致富机会,通过多方了解咨询后,发现其水质非常适合养殖鱼类,说干就干,村集体合作社当机立断,购进了7000斤的鱼苗投放到了水塘里。

“两年时间,已经开始在卖鱼了,产生的经济效益全部归村集体合作社所有,用于支出鱼苗成本和进一步开发这个鱼塘。”凤凰村村支部书记彭尚文说,大批量的养殖鱼类还要考虑到科学的养殖办法,目前因投放数量有限,水塘里面的水草植物也丰富,所以更多的采取了放养的方式,也正因为原生态,未来的市场价值可能会更高。

荒山成“致富山”,废塘变“聚宝盆”,曾经靠天吃饭,如今靠技生钱……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凤凰村的涅槃只是双桥镇致富路上的一个缩影,更是近些年来顺庆区实施“特色集镇培育行动”的写照。如今的双桥镇以柑橘、李子、蒲公英、金丝皇菊、黄精、生猪等为主要产业,以农旅康养特色集镇和优质粮油生产基地为发展方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