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至9月1日,由中国戏剧家协会、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滨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4首届中国戏曲稀有剧种优秀剧目展演在山东省博兴县举行。作为四川唯一入选剧目,南充川北灯戏《耍火龙》于8月30日晚在山东省博兴县市民文化中心大剧院上演,并荣获“优秀剧目”奖。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梅花大奖获得者冯玉萍为该剧颁奖。
精心打磨山东演出大放异彩
8月30日晚,在山东省博兴县市民文化中心大剧院的舞台上,南充市川剧团的青年演员们以一出《耍火龙》惊艳全场,风格独特、诙谐幽默的川北灯戏征服了观众,现场掌声欢呼声不断。
“非常开心,川北灯戏能够受到大家的喜爱,现场演出氛围特别好。”南充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市戏剧家协会秘书长、《耍火龙》导演王丹丹说,《耍火龙》是四川唯一参加2024首届中国戏曲稀有剧种优秀剧目展演的剧目,为了保证演出质量,他们做足了准备。“获知要参加全国展演,演员们都非常兴奋,每天都在南充市大木偶剧院大厅排练,那时正值高温天气,演员们的汗珠随着动作一串串砸下来、飞出去,他们都没有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大家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要在全国舞台上展现南充非遗的艺术魅力。”王丹丹说。
“演员在舞台上要翻滚打斗,因此我们的服装要求既要方便动作表演,也要符合表演主题、美观耐看。主演们所穿服装的手臂处都设计了鳞片花纹,与表演的‘龙’元素相呼应。同时,色彩艳丽的上衣统一搭配白色的裤子,发饰、袜子甚至鞋带都注重与上衣的色彩统一。”王丹丹说。
到达山东省博兴县后,《耍火龙》剧组人员一刻没闲着,忙着做准备工作。“我们这部戏的准备工作比较繁琐,包括舞美的设计、道具的安装等,在舞台上布置荷花莲叶等,营造出荷塘月色的梦幻场景。”王丹丹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的道具“荷花龙”和“蔬菜龙”,都摆脱了传统印象中带着鳞片的龙形象。“荷花龙”是由一朵朵硕大的荷花串成一条冲天而起的“巨龙”,在青翠滴绿的荷叶簇拥下,给人以美妙的感官享受。“蔬菜龙”则由莲藕、茄子、辣椒、玉米等蔬菜组成“龙身”,看起来非常清新接地气。
王丹丹回忆道,“在演出现场,‘荷花龙’和‘蔬菜龙’出场时,现场观众爆发出赞叹声,不少观众还拿出手机拍摄记录。能够带给观众惊喜,得到观众的认可,这是《耍火龙》演员们此行最开心的事情。”
传承创新两大非遗“碰”出火花
据了解,川北灯戏《耍火龙》由国家一级编剧、南充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李诚担任编剧,南充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市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国家二级导演王丹丹创作、执导,国家一级作曲家岳亚作曲,南充市川剧团的演员们表演,讲述了一对夫妻的“非遗”传承故事,展现了川北灯戏特有的诙谐幽默,凸显了“长乐火龙”的非遗之美。该剧曾在四川省第18届戏剧小品(小戏)比赛决赛中获得二等奖,在第九届“全国优秀小戏小品展演”活动中获评优秀剧目。
“2006年,川北灯戏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它以川北民间戏曲歌舞为载体,吸收了木偶、皮影等表现手段,形成了说唱结合、载歌载舞、质朴明快、幽默夸张的艺术风格……”展演活动中,南充市川剧团著名演员赵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通过镜头讲述了川北灯戏的悠久历史和艺术特色。
“我们会继续努力,将川北灯戏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发扬光大,通过表演,让更多人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从而加入到保护和传承的队伍中来。”南充市川剧团演员李鏊说,虽然自己参加过各类演出活动百余场次,但这次能够和全国其他稀有剧种的演员们交流学习,不仅开阔了视野,也增长了见识,收获颇丰。
“这次入选的40多个节目,绝大多数都是传统戏,而《耍火龙》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喜剧。”王丹丹说,这是一次大胆的创新和尝试。
“此次《耍火龙》获奖,是对南充市文化工作的一次极大肯定,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支持和鼓励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同时,也将进一步加强与全国各地的文化交流,共同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繁荣发展。”南充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