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各地统战工作 > 南充 > 正文
【南充】首发经济:南充消费增长“新力量”
http://www.sctyzx.gov.cn/  (2025-04-11 19:28:29)  来源:四川统一战线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斜射南充港的塔吊,货轮鸣笛声与跨境电商产业园的键盘敲击声交织成独特的城市晨曲,活力南充迎来新一天的忙碌,元气满满。

这座嘉陵江畔古老的川北重镇,如何始终保持经济发展活跃度与推进力,“首发经济”成为城市能级跃升的重要支点。从首店经济的消费革命到跨境物流的开放突破,从先进制造的智能转型到文旅融合的深度实践,南充用创新笔触在嘉陵江畔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实践。

3月30日下午,高坪机场为旅客增设了南充至温州航班首发团专用通道。

首发航班 助力构建综合大枢纽

首发经济是指企业发布新产品,推出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新技术,开设首店等经济活动的总称,涵盖了企业从产品或服务的首次发布、首次展出,到首次落地开设门店、首次设立研发中心,再到设立企业总部的链式发展全过程。

在南充,民航领域的诸多首创之举,正为南充建设对外大通道、构建综合大枢纽添砖加瓦,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厚植潜力。

今年3月30日,南充高坪机场开通了惠州—南充—银川的航班。此次新开的航班由天津航空执飞,班期为每周一、周三、周五、周日。同样是在3月30日,高坪机场还为当天复航的南充至温州的航班,增设了首发团专用通道。

南充高坪机场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高坪机场锚定高质量发展战略定位,以优化机场航线网络布局、提高机场通达能力为主线,积极拓展航线航班。一方面,新开南充至大理、西昌、宁波、郑州、海口、北海、西宁、合肥等航线,恢复南充至南京、南昌、南宁、济南、福州、杭州等航线,丰富南充旅客的出行选择,形成“省会直连+产业融合+文旅互动”的多维度航线网络格局。另一方面,成功引入成都航空、桂林航空、天津航空、中国国际航空等新公司,为民航市场注入活力。

产业升级 新质生产力激活发展动能

产业创新突破以及转型升级的“首”创之举,也在首发经济范畴之内。

谈到南充制造业新领域,就离不开爱瑞特新能源环卫车产业园项目。目前,总投资110亿元的爱瑞特新能源环卫车产业园已经试生产,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生产效率、产品品质更有保障。

新技术的运用,不仅提升了产能,也降低了成本。该项目负责人透露:“我们与华为合作开发智能环卫云平台,实现车辆远程监控与调度,运营成本降低25%,产品更有市场竞争力。”

农业的“新”同样精彩纷呈。在南充市嘉陵区,尚好茶业的桑茶融合项目通过不断开发新产品,年加工、销售桑叶及相关制品超5000吨。

“我们开发的桑叶茶、桑叶面等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每亩桑园综合收益突破8000元。”企业负责人介绍。这种“三产融合”新模式,使南充蚕桑产业从传统缫丝向食品、医药等领域延伸,产业链条价值提升3倍以上。

在阆中拍摄的微短剧《浑天玄机》,将历史IP转化为流量密码。

文化赋能 激活城市精神内核

文旅领域,南充的首创之举也是亮点纷呈。

春日的顺庆区渔溪镇太古岛,2000亩油菜花田与川北灯戏的锣鼓声交织。渔溪镇渔溪桥村党总支书记唐联站在观景台上,看着游客在花田间穿梭,不禁踌躇满志:"我们不仅搞起了旅游,还开发了菜花蜜、菜籽油等衍生品,这种‘赏花+非遗’模式,让传统农耕文化新生,旺季日均接待游客超5000人次。仅此一项,村集体经济每年可增收30万元。”

在阆中古城,微短剧《浑天玄机》则提供了另一种首发经济范式。这部以三国文化为背景的作品,巧妙植入中天楼、保宁醋等元素,将历史IP转化为流量密码。上线10天全网播放量突破300万次,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触达年轻受众。

“我们用年轻化叙事激活千年IP,让历史从课本走入现实。”阆中市文旅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剧中场景的线下还原,更带动了保宁醋、张飞牛肉等特产销量增长。这种“微短剧+文旅”模式,被专家称为“陕川联动的成功范例”,为传统文化传播开辟了新路径。

文化赋能的更深层价值,在于激活城市精神内核。2024年底,成都淮州——阆中古城低空航线开通,每周定期往返,单程票价仅199元,实现“打飞的游古城”,开创四川低空旅游新时代;依托巴南高铁串联川陕革命老区,南充推出“乘坐高铁游仪陇”红色线路,倍受游客青睐;张澜故里的“百年家风”实景演出,让游客在光影中触摸历史温度;高坪区的江滩营地“繁华里”,将露营经济与嘉陵江文化结合,成为年轻人的社交新地标。

“文化不是橱窗里的展品,而是流动的消费体验。”业内人士指出,南充正通过“文化场景化、场景消费化”,实现从“文化资源大市”到“文旅经济强市”的蜕变。

■专家观点

需求侧精准画像 供给侧特色赋能

——专访市委党校经济学专家罗雯妤

在消费升级与产业转型的双重背景下,南充如何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首发经济生态?市委党校经济学专家罗雯妤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提出了“需求侧精准画像+供给侧特色赋能”的双轮驱动战略,为城市消费创新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南充应聚焦本地消费需求。消费者是首发经济的需求端,其对新鲜事物的追求和购买行为为首发经济提供了市场动力。随着消费观念升级,消费者对个性化、品质化产品的需求愈发强烈,推动企业不断创新。南充发展首发经济,一要聚焦西华师范大学、川北医学院、西南石油大学等大学生消费群体,在产品上,对于手机、平板、智能穿戴(手表、手环)3类数码产品出台大学生购新专项补贴;在场景上,大力拓展谷子经济、二次元潮玩、短剧、体育赛事、游戏等场景创新;在业态上,利用如VR和AI,实现产品融合和服务业态创新。二要聚焦本地老龄化问题,依托本地红色资源大力发展康养、旅居、陪诊服务等相关银发产业。

南充应聚焦本地资源特色。一要在消费场景、产品中突出南充特有的丝绸文化、三国文化、春节文化,打造相关主题消费IP,避免“同质化”。二要在本地构建从研发到销售再到服务的全链条生态。例如汽车汽配产业,依托四川吉利在南充实现整车研发、制造、销售,带动本地配件、服务等多方协同创新链式发展。

■记者手记

“首发”南充值得期待

站在嘉陵江畔,记者触摸到了一座城市破茧的力量。南充的“首发经济”不是简单的商业概念,而是对城市发展路径的深刻重构——当智能制造颠覆传统产业,当千年古城在短视频时代焕发新生,这些创新实践背后,是川北重镇对“变与不变”的智慧诠释。

制造业的突破同样令人振奋。爱瑞特新能源环卫车产业园的智能云平台、尚好茶业的三产融合模式,这些“无中生有”的创新,打破了人们对川北城市的刻板印象。更值得关注的是,南充将“首发”基因注入文旅领域:低空航线串联古城与现代,微短剧让历史IP触达年轻群体,“赏花+非遗”模式激活乡村振兴。这些创新不仅创造经济价值,更重塑了城市的文化表达。

三天采访中,业内人士的话始终萦绕于耳:“文化不是展品,而是流动的消费体验。”这或许正是南充破题的关键——以创新为桨,让传统与现代在嘉陵江畔奏响时代强音。当“首发”成为城市基因,这座川北重镇的明天,值得更多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