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学校为主阵地,从落实工作保障、强化课堂教学、打造校园文化环境等方面下功夫,推进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落地见效。
(1)践行“三高”要求,打牢坚实基础。一是高规格推动。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学校作为基础性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类学校党委重要议事日程,贯穿教育教学始终,建立市县两级民宗教育部门、试点学校所在镇(街道)和试点学校三级工作联络机制。二是高起点谋划。制发《关于在全市大中小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试点工作方案》,明确目标,落实任务、制定措施,提出要求。统战民宗部门会同教育部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共同协商遴选了5所学校作为全市试点学校。三是高标准落实。指导各试点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纳入学校工作计划,纳入学校思政课程,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真正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
(2)搭建“三个”课堂,扎紧共同纽带。一是搭建理想信念教育课堂。通过校园文化长廊、文化展厅、红领巾广播站等裁体,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增进各族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共识。利用清明节、国庆节等重要节庆节点,组织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中国梦 我的梦”主题演讲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二是搭建民族团结教育课堂。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电子屏幕、宣传橱窗、微信公众号等,发布党的民族方针政策和民族团结进步辉煌成就有关信息,讲述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组织“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红石榴“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主题的手抄报和演讲比赛活动,引导各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宗教观和民族观。三是搭建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积极探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开设心理健康课和讲座,开展个别心理健康指导、咨询服务,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3)探索“三聚”实践,厚植团结土壤。一是营造文化氛围聚共识。以祖国伟大成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重要纪念日和传统节日、革命先烈等内容布置校园和班级,打造以国学教育守正从善(德育)、课程·课堂·课题三课联动(智育)、以球健体凝聚合力(体育)、古琴进校园,双减增雅韵(美育)、跟着“节气”去劳动(劳育)的“五育并举与特色体系共融”学校文化,从校园环境上烘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是举办特色活动聚人心。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课程和主体班课,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特色教育活动,利用德育课堂、主题班会、校园广播等多种载体,通过“着我霓裳羽衣·传我华夏古韵”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为各民族学生构筑精神家园。三是开展社会实践聚合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走进校园、贴近师生、融入日常、推动互助,开展以“手牵手·心连心”为主题的帮扶活动,重点帮扶单亲家庭、残疾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等特殊学生群体,通过“连心、暖心、聚心、融心”举措,全方位关心学生生活、学习与心理。开展寻找“城市美容师”环卫工、“小雷锋”送温暖—走进敬老院等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各民族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