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江师范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与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工作有机结合,坚持“四化”互动,营造了“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良好育人氛围。
制度体系化,工作主线更加鲜明。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的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纳入年度统战工作计划、领导干部岗位责任制、年终统战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学生综合考评体系,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民族工作常抓不懈。扩大教育培训覆盖面,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党校培训、干部培训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等领域进行专门学习讲授。
教育系统化,课堂内外形成合力。在常态教育方面,定期开展各民族学生座谈会、茶话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主题活动;做好各民族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服务工作。在课堂教学方面,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中;组织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开发民族团结进步音视频,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课堂、进教材、进教学设计、进学生头脑。依托“青春理想讲师团”“青马班”宣讲团,讲活用好民族团结进步的感人故事、理论内核、精神实质。在实践教学方面,组织学生赴红色教育基地、博物馆、纪念馆等地参观实践学习,观看《红色土司》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影片,收看国庆大阅兵,开展系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播活动、升国旗仪式等,激发各民族学生爱国爱党情怀,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与行。
宣传多维化,文化认同持续增进。依托“同心书屋”“同心文化长廊”“同心广场”等民族文化阵地和校报、广播、LED大屏、宣传栏、展板、微信、微博等平台载体,把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融入校园文化,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培育各民族师生对中华文化的深度认知、情感共振、归属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依托校园普通话大赛、中国诗词大会、四川省中华经典诵写讲演系列活动,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等,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依托大学生艺术节、社团文化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校园舞台剧展评活动等,打造民族文化美育成果。
帮扶精准化,民族团结多点发力。畅通本校就学资助绿色通道,通过“招生—培养—就业”全链条联动机制,促进民族地区学生就业。通过教育帮扶、产业帮扶、消费帮扶、科技咨询等举措,聚焦定点帮扶地短板弱项,扎实推进定点民族地区帮扶计划落地落实。截至2023年,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和处级干部党员1346人次赴定点帮扶地区开展帮扶活动,先后选派24名优秀年轻干部赴县、进乡、驻村挂职帮扶,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近3000万元。对越西县实施的“免费学历提升教育”项目成功入选2019年“首届新时代四川高校十大党建创新案例”。截至2023年,该项目共录取学员1075名,累计免除学费及其他费用307万元。从13个师范专业选派了12批次共1230名学生前往凉山州越西县、阿坝州茂县的119所(次)中小学开展顶岗支教,投入经费1100万元。
(内江师范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