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点”上突破,打造项目特色亮点。督促指导各县(市、区)深入挖掘本地文旅资源,以毛泽东主席视察隆昌气矿纪念馆、石牌坊、土陶博物馆等特色景点为基础,打造形成传扬革命薪火、牌坊文化、探索甜城源头等6个特色文旅点位,每个点位配备1名金牌讲解员。定期组织解说员进行专题培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精心编撰解说词,不断提升讲解员结合内江历史、文化、文物等讲述内江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的能力。
二是“线”上成景,推进链条延伸发展。以甜城文化底蕴为灵魂,以红带绿,以绿衬红,将特色资源有机结合打造复合型旅游,统筹推出“范长江纪念馆—内江师院同心文化长廊—川南大草原”等9条精品研学文博旅游线路。建立各景区线路联合互动机制,成立内江“3+2+N”旅游区域联合体,加强县区联动、部门协同,共同整合资源,推动融合发展。今年以来,累计接待各族群众约67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30亿元。
三是“面”上开花,拓展融合发展空间。紧紧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积极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推出川南渝西石刻之旅、川南民族歌舞之旅、内自同城休闲之旅等系列文旅主题,更大限度发挥“1+1>2”的外溢效力。结合各族群众需求,提出“以媒体为先导,以文化为载体,以直销为补充”的拓展思路,利用内江广播电视台、同心内江、内江文化旅游等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举办“品大千文化 ·游甜城内江”、“威远越溪牛灯舞”、“隆昌土陶艺术展”等特色文旅活动50余场次,发放优惠券、民俗卡、纪念册等促进消费物品1万余份,有效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