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荣昌区与内江市合作共建的内荣农高区先行区,连片的高标准农田绿意盎然,成群结队的白鹤悠闲低飞,秧苗之下,无数小龙虾在此嬉戏成长……,一幅充满勃勃生机的美丽乡村画卷展现眼前。近年来,川渝两地新乡贤、专合社负责人、党外知识分子等统战人士共同力、积极探索、联动联合、务实协作共助稻渔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刻“稻花香里龙虾壮”的景象,便是川渝统战人士协同发力的一道缩影。回溯到2023年,为进一步助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荣昌区政协和隆昌市政协搭建平台,创建“渝事好商量·有事来协商”内荣农高区先行区协商室及住区委员工作室,选取川渝两地新乡贤、党外知识分子等统战人士为住区委员,共同开展系列联合履职活动,助推内荣农高区先行区走上了打造川渝乡村振兴示范样板的新路子。
从答疑到解惑 为产业发展“减”阻力
作为农业农村为主的功能平台,内荣农高区先行区被赋予了“农”姓身份,住区委员工作室紧扣川渝省市决策部署,坚持同题共答、同频共振,迅速把着力点聚焦在园区特色农业产业——稻渔综合种养上。
2023年5月,聚焦园区内稻虾田“喊渴”的情况,住区委员主动邀请内江市政协、荣昌区政协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联合调研协商,牵线搭桥两地部门引水入园,及时解决村民600亩农田的大春插秧缺水问题。同年6月,还通过“渝事好商量·有事来协商”共商平台,召集川渝两地村干部、村民代表,邀请两地水利局、农业农村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召开“荣昌·隆昌携手助推内荣农高区生猪稻渔产业发展”小微协商会,探索园区产业用水长效之策,按“共建、共管、共享”原则,统筹建立管水用水机制,协商会获川渝省市政协领导高度肯定。
聚焦中心、服务大局。2024年开年以来,住区委员们接连2次走进内荣农高区先行区稻虾综合种养基地,实地调研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情况,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把脉问诊、建言献策。
从牵线到发声 为产业发展“增”动力
针对养殖大户“当前我们遇到的较大难题就是技术问题,早虾的亩产量低,产业效益不明显。”等问题诉求,2024年4月25日,住区委员充分发挥身边人才优势,邀请西南大学水产学院专家,在荣昌区和隆昌市交界处的内荣农高区先行区举行“双昌稻虾综合种养技术培训交流会”。西南大学水产学院副教授罗辉,围绕稻虾养殖现状、稻虾生养习性,以及聚焦养殖存在的问题,就适合当地的稻虾轮作养殖模式等内容,向与会人员进行了现场分享及技术讲解。
针对养殖普遍难解的稻田红螺丝大量繁殖、青苔难清等问题,政协委员谭光胜依据自身8年养殖经验,提出建议“小龙虾喜阴怕光,针对青苔不能完全清理掉,要有适当存留”“福寿螺蛋繁殖时间大概在20天-30天,在它繁殖的时间段是我们处理他的最好时候,结合小龙虾杂食的习性,采取在其孵化前将其打落水中,让小龙虾吃掉的方式来处理”。
“建议小龙虾饵料最好选择蛋白质含量在30个以上的饲料,采取间隔投食法,最好投在沟边浅水区和水草空白处 ”“在冬季养殖的情况下,稻田里适当多一点小龙虾有利于青苔的清理”......与会人员畅所欲言,聚焦稻虾养殖难点堵点,互动分享养殖经验,共同探讨稻虾养殖之策。
一条产业带,两地共飘香。荣昌区农业农村工委相关领导表示,“稻虾综合种养是园区的特色农业产业,今天各位代表再次进行了有效探讨,接下来我们也会继续围绕这一特色产业发展持续开展系列调研、协商,进一步助推园区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