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油
春风拂面,站在山头上,放眼望去尽是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色油茶林,这就是隆昌市“新乡贤”郑仕明近几年苦心经营的产业,这片油茶林为他和当地部分群众带来了收入,也让郑仕明成了全村家喻户晓的“挣钱能手”。
绿壳鸡蛋
变废为宝,发展生态农业。农场最初定位就是走种养循环农业模式,种养循环农业模式基本解决了环保问题,实现农场可持续发展。2016年响应号召,将成材的巨桉采伐后种植油茶并套种桢楠等名贵树种,充分利用了土地和空间。为更充分利用林下资源,解决肥料来源,修建了2000余平方米的养羊场,鸡场。羊吃杂草、鸡吃虫、羊粪鸡粪成为林木上等有机肥,整个农场实现了种养循环。“建个农场,种片山林,让家乡的荒山变废为宝”,这是郑仕明最初最简单的想法。
山茶树林里的走地鸡
因地制宜,带动村民致富。郑仕明从原四川畜牧兽医学院毕业,为了使自己的知识学习有所用途,在饲料公司从事饲料销售和技术服务,虽然不是个大富大贵,但生活还算稳定。直到2008年,父亲重病,需要回家照料生病的父亲,与此同时,他注意到老家荒山无人管理,年年发生火灾,安全得不到保障的同时,这么多土地没人耕种,感到十分的可惜,这个契机下,便萌发了回乡创业,既可以照顾父母,又可以带动村民致富,便下决心回村发展。他的养殖场和油茶基地变成了村里的现场教学点和实训基地,本人也多次在现场讲解油茶栽种技术、鸡羊养殖技术,带领群众实地参观指导,并多次承办集中农民夜校现场教学和“农村家庭能人”技术指导,为全镇的群众提供了学习的便利,搭建了致富的桥梁。
开展农民培训
心系他人,发挥模范作用。郑仕明说:“自己日子过好了,乡里乡亲也要帮一把!”在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基地的产业道路修起来了,改变了家乡和基地的交通面貌。这些年来合作社吸纳100多人次就业,累计发放人工工资近20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十多户人种植油茶,养殖土鸡,无偿提供技术指导,身边的村民富起来,大家的生活好起来了。
实地指导群众油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