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统一战线工作亮点纷呈
攀枝花作为国家60年代“三线建设”的重点和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战略基地,其开发建设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毛泽东主席亲自为之命名;邓小平总书记盛赞这里“得天独厚”;朱镕基总理莅攀视察后深情感叹:攀枝花的建设是毛泽东思想的产物,邓小平理论的成果,国内再也找不到第二家。建市50年来,历届攀枝花市委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注重发挥统一战线的法宝优势,统战成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不断焕发,呈现出齐心协力共建“幸福攀枝花”的美好景象。
多党合作根深叶茂,政治协商渐入佳境。市委主要领导多次强调:“统战工作是全党的工作,统战工作做得不好,首先是书记的责任;统战工作有疏忽、有问题,首先要追究书记的责任”、“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统战工作,是一级党委和一个领导干部政治上成熟的重要表现”。为使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基础更加牢固,在认真总结经验基础上,近年来市委建立了《市委常委会成员联系县级党外干部制度》,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机制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政府部门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对口联系工作的意见》,坚持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就重大问题在决策前和决策执行中进行协商的重要原则,不断完善与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协商会、座谈会等制度;各民主党负责人坚持列席市政府全会,为参政议政奠定基础。仅2012年来,市委、市政府等召开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加的情况通报会、协商会、座谈会、建言献策会等共计16次,主要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有关人事安排问题等听取意见、建议,使市委决策进一步科学化、民主化。
参政议政重点突出,建言献策紧贴中心。按照“党委政府出题、统战部门牵头、党派团体调研、职能部门落实”模式,攀枝花逐渐打造并提炼出了统一战线建言献策、参政议政的精品工程。每年初在市委、市政府提出参考课题的基础上,各民主党派及工商联、知联会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战略目标任务、群众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并结合界别优势慎重选题,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开展透彻的研究,提出独到见解和有针对性、操作性举措。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及所涉及的部门负责人出席每年召开的统一战线建言献策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好的意见和建议给予充分肯定,责成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吸纳;在现场测评基础上对优秀成果给予表彰奖励,市财政将调研工作经费纳入预算,并根据工作需要逐年增加。这些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知联会参政议政的活力和热情。三年来,攀枝花市各民主党派共向市委、市政府提交有价值、有特色、有影响的专题调研报告26篇,提出建议100余条,多条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采纳和落实,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市委书记对统一战线成员的调研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知联会紧扣中心工作,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反映的问题很翔实,说理很充分,定位很准确,观点很鲜明,建议具体可行”,并要求政府相关部门“认真采纳调研成果,把调研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同心”实践注重发展,党派支持坚定給力。贵州毕节试验区建设所创造的多党合作经验给我们以很大的启迪。按照“同心”思想精神,市委提出了借力民主党派中央优势,将事关攀枝花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性课题为重点,全力争取民主党派上级组织支持的工作思路,力争每年解决几件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在省委统战部的具体指导和各民主党派省委、工商联的大力帮助下,2012年、2013年,市委副书记带领各民主党派市委(含市工商联)的负责人,带着10余个涉及经济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课题,两次专程拜访民主党派中央,恳请其帮助解决。拜访活动受到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中央的热情接待,周铁农、陈昌智、王志珍等7位民主党派身份的国家领导人在百忙之中与之座谈,表示将集党派之智、尽党派之力,助推攀枝花经济社会发展。2010年以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严隽琪、全国政协副主席齐续春、张梅颖、王志珍等先后莅攀考察,另有13位民主中央副主席带着课题深入攀枝花调研,在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基础上,利用“直通车”渠道积极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建言,争取对加大攀枝花经济社会发展力度的政策支持。为进一步加大攀枝花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力度,2010年5月,致公党中央副主席杨邦杰等率领的联合调研组莅攀深入调研,并以致公党中央名义向国务院呈报了加强攀西战略资源开发的调研报告,温家宝、李克强等中央领导先后作出重要批示;国家发改委在进一步论证基础上,于2013年初正式批准成立全国唯一资源开发区——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2012年7月,民盟中央索丽生副主席率队莅临攀深入调研,所形成的《关于试点建设钒钛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议》报告以民盟中央的名义上报国务院,于2013年3月底得到新当选的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和马凯副总理的亲笔批示,并责成相关部门落实;2012年6月,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成都会见了攀枝花市委书记、市长一行,表示科技部将加大协调推动力度,搭建国家级科技攻关平台,支持攀枝花推进钒钛战略资源创新开发。
工作机制日渐完善,党外干部稳健成长。2012年初中共中央【2012】4号文件下发后,市委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完善工作机制,力促党外干部健康成长。在认真领会中央和省委文件精神并结合攀枝花实际,于2013年5月在全省率先出台了《中共攀枝花市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工作意见》。按照“继续贯彻执行把一部分优秀人士留在党外的政策规定”精神,在反复研究的基础上,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党外代表人士加入中国共产党工作的通知》,就其适用范围、工作原则、工作程序等作出了具体规定,统筹安排优秀人才在党、内外的分布;制定的《2013—2017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规划》,使市委的《工作意见》更加具体化并富有操作性。
在以党外干部为主体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中,按照“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市委统战部积极配合组织部门,建立和完善了《党外干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党外干部发现储备制度》、《党外干部培训工作制度》《党外干部挂职锻炼制度》、《党外干部建立定期考察制度》、《党外干部督查工作制度》。市委将培养党外干部纳入全市干部队伍建设中,统一规划、整体部署,并坚持与党员干部同步培养、同步使用、同步管理;坚持早选苗、早育苗、早培养;及时把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党外干部列为培养对象,有针对性的制定培养计划,拓宽培养渠道,积极选送党外干部到各级党校、社会主义学院接受培训;注重为党外干部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对其做到了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积极支持、生活上主动关心,努力提高他们做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与合作共事的信心。针对党外年轻干部经历少、阅历浅、工作经验不够丰富情况,有计划、多渠道的安排部分党外干部进行轮岗交流,让他们在多岗位实践锻炼。目前,有2名党外干部分别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在市政府序列的32个部门中,有10个部门配备了12名党外干部;有10名党外干部在正县级“一把手”领导岗位(含市政府工作部门2人)履行职责,走在了全省前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