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各地统战工作 > 攀枝花 > 正文
【攀枝花】推动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乡风——仁和区描绘乡风文明新画卷
http://www.sctyzx.gov.cn/  (2020-09-07 20:53:55)  来源:四川在线
分享到: 更多

“过去,村民娶媳妇彩礼要二三十万元,家里办丧事放鞭炮要一两万元,吃喜酒、生日宴等礼钱要千元以上……自从我们制定了移风易俗‘六不准’公约后,这些不良风气正在逐渐好转。”日前,中坝乡大纸房村第一书记任晓钧感慨地说。

近年来,仁和区为遏制民族地区红白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风陋俗,以移风易俗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切入点,多措并举扎实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引导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树立良好的生活风尚,不断提升城乡社会文明程度。

倡导移风易俗新风 减轻百姓人情负担

大纸房村曾是省级贫困村,全村共150户627人,其中彝族群众占三分之一。近年来,在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帮扶下,村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全村于2018年脱贫摘帽。

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减轻老百姓人情负担,大纸房村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结合区、乡相关安排,制定了村规民约的彝族移风易俗“六个不准”公约:不准收取高额婚嫁费用;不准大操大办婚事;不准在丧事期间大量宰杀牲畜,收受高额礼金;不准在丧事活动中大量燃放鞭炮烟花……倡导婚丧喜庆新风,让当地群众不仅脱贫致富,更让乡村文明蔚然成风。

大纸房村仅是中坝乡结合基层社会治理,认真开展移风易俗相关工作的一个缩影。

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中,中坝乡不断健全村民自治组织。分别成立了乡贤理事会和各村红白理事会;完善了理事会章程和工作机制,规范了工作制度,并根据实际,制定了“婚十条”“丧八条”,并编写成了顺口溜纳入村规民约,积极倡导移风易俗,抵制陈规陋习和封建迷信,树立文明节俭新风。

目前,“婚十条”“丧八条”宣传内容已在村组张贴。为引导村民树立正确婚丧嫁娶观念,中坝乡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宣传教育,将宣传教育有机融合到周五讲习所开展技术培训,村组田间地头召开坝坝会时;同时积极开展五一劳动表彰、七一优秀党员表彰、九九重阳孝老爱亲模范表彰,将表彰事迹在全乡广播滚动播出,树典型转观念收到较好效果。

中坝乡党委书记侯锋告诉我们:“中坝乡通过健全村民自治组织,加强基层治理,切实提高群众自我参与、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水平,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群众中树立共建、共治、共享的文明新风,促进了全乡各民族团结和共同进步。”

推进移风易俗 建设文明乡风

近年来,仁和区对民族地区婚娶高价彩礼、丧葬薄养厚葬、滥办酒席和相互攀比等不良习俗十分重视,制定了《攀枝花市仁和区关于开展民族地区婚丧喜庆事宜移风易俗的工作方案》,明确各部门、各乡镇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目标和完成时限,强力推进民族地区移风易俗工作,对工作滞后乡镇、单位在全区进行通报批评。

建立健全基层组织。将红白理事会作为抓移风易俗工作的重要手段,全区13个乡镇和71个行政村成立了乡镇和村两级红白理事会,乡理会由各村的主任和乡镇范围内德高望重、品行端正的社会各界人士组成。村理会,由村(居)民委员会主持召开村(居)民代表会议选举政治意识强、奉公守法,品行良好、公道正派、热心公益的热心人士作为红白理事会成员和负责人,负责指导各村村民操办婚丧喜庆事宜。

修改完善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在修改完善村规民约时,对红白喜事礼金、酒席规模、彩礼上限标准、违规违约等的处理作出明确规定,形成了村规民约村民定、村民守,村民管的良好风气。目前71个红白理事会修改的村规民约均已上墙。

强化宣传教育引导。充分运用广播、宣传栏、村民大会和现场宣讲优秀传统文化、民间典故等宣传节俭养德之道;各村红白理事会成员纷纷组建宣传队,以不收彩礼或婚娶低价彩礼、厚养薄葬和不滥办酒席的模范户为表率,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任;利用火把节、吆山节、泼水节、姊妹节、彝族年等节庆活动宣传好风气,引导实践正确婚丧观和中华孝道;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以“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为主要内容的“四好村”创建活动,经过评选,命名仁和镇莲花村等23个村为区级“四好村”;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文化下乡”“艺术扶贫”等惠民演出中,使移风易俗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实行“一板两队三书”工作模式。各村建立健全“红黑榜”发布制度,组建宣传劝导队、执约(村规民约)队,签订承诺书、印发倡议书,倡议村民自觉执行村规民约。各村宣传劝导队提前介入,对本村即将要办的婚事、丧事、喜事提前进行劝导,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小办或不办、节事廉办,乔迁、生日、升学等喜庆事宜不办的做法,教育引导农民群众破除婚丧丧事活动中各类低俗陋习,杜绝讲奢华、互攀比、爱招摇的现象;各村执约队对不听劝导违反村规民约的村民,在广播、村民代表会、村民大会上进行通报,列出“红黑榜”,促进乡风民风改善,让文明乡风的种子在民族群众当中落地生根。

一系列举措地极大地扭转了婚娶高价彩礼、丧葬薄养厚葬、滥办酒席和相互攀比等不良之风,移风易俗风气在仁和大地蔚然成风,俭以养德、积极向上的文明乡风日趋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