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各地统战工作 > 攀枝花 > 正文
【攀枝花】盐边县“石榴籽”调解室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积极探索
http://www.sctyzx.gov.cn/  (2022-05-14 22:30:57)  来源:四川统一战线

今年1月18日,盐边县“石榴籽”调解室挂牌成立,成为我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积极探索,也是盐边县加快法治与发展融合,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的生动实践。

合力化解纠纷,奏响民族团结进步和谐曲

渔门镇是盐边北部地区重要的枢纽集镇,渔门法庭则是全市“距离城区最远、管辖面积最大,辖区人口最多、群众居住最分散、少数民族最集中”的“五最”法庭,所在辖区人口11万余人,其中少数民族群众占一半以上,语言关和风俗关成了法官办案最大的难题。“石榴籽”调解室的成立是为了充分发挥司法职能,推进盐边北部地区多元解纷工作纵深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同胞安居乐业,共同团结进步。调解室所聘请的14名“石榴籽”调解员,其中有11名是少数民族调解员,在当地群众中信任度高,口碑好,其职能是在矛盾纠纷进入诉讼程序前,迅速参与调解,以减轻群众诉累和法庭办案压力。

广泛释法明理,凝聚民族团结发展力

“调解矛盾、化解纠纷,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渔门法庭庭长何天军表示,“石榴籽”调解室需要发挥的作用,是通过广泛的法律宣传、以案释法等,在辖区内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凝聚起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推动发展的良好势头。调解室成立后,为了迅速开展工作、发挥作用,把渔门社区作为宣法、释法的主阵地,定期、定题、定人进社区居委会办事大厅、居民活动室、小区楼栋、集贸市场,为自己做“广告”,发宣传单,讲解“石榴籽”调解室的功能、作用,宣讲法律法规知识。

在最近的一个多月时间,“石榴籽”调解室制作了1000个法律宣传布口袋,经过精心编制,涉及家庭教育促进法、土地流转、森林草原防灭火的法律法规宣传折页,在渔门、永兴等乡(镇),开展了送“法”上门服务。在具体案例的调解中,“石榴籽”调解室在现场将老百姓关心关注的法律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为了让群众易于接受,调解室还特别进行了调解人员的优化组合,资深调解员刘万辉与原国胜乡梭罗村村干部钱秀英就是其中重要的“搭档”之一,两人常常在现场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唱经红脸的,公正刚直,按照当地的乡风民俗“声色俱厉”指出当事人不对的地方;唱白脸的,睿智温和,细语讲明起诉到法庭会产生的不利方面,在“一推一送”的相互配合中,既化解了纠纷又宣传了法律法规,很多疑难、复杂案例的成功调解、化解,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尘埃落定”的。

以“情”为纽带,以“理”述乡情,以“法”解纠纷,以“和”聚民心,正成为盐边北部“石榴籽”调解解室的处“室”之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有力保障。